第44章 善於理財(5)(1 / 3)

經常反省一下自己,拋棄那些用不到的東西,準備簡單輕捷的行裝去生命的迷宮旅行吧。做一些事情提醒自己:你認為很重要的大部分財產隻不過是些你自身價值的膚淺的裝飾。

尋找那些珍貴的有助你生存的事物,看它們是否能讓你成為給予者,以此來衡量它們的價值。要牢記,別做財富的奴隸,真誠地給予別人以幫助,你將得到比財富更珍貴的東西——友誼與理解。

把財富當作一個“符號”

比爾·蓋茨這樣說過:“即使到今天,使我產生興趣的不是賺錢本身。假如我必須在我的工作和擁有龐大財產之間作選擇,我會選擇工作。領導一群由數千位才華橫溢的聰明人組成的團隊,要比擁有龐大銀行賬戶更刺激得多。商業隻是一種好遊戲,競爭激烈,規則極少,你以錢計算得分。”

我們經常想象自己擁有了許多財富,但是誰都不會把這樣一種想象確定在一定的數額上,因為那是抽象的。所以我們會把自己非常想得到而且不能得到的東西作為財富的替代品。這樣,我們想象的財富,不過是我們一直欲求的東西。換句話說,我們對財富的欲望,不過是物質欲望的一種表現形式。當我們對許多物質有欲求又不能獲取時,便產生了賺錢的想法,同時也有了生活的動力。但是,是否有人想過,當財富僅僅成為了概念上的數字,生活會是怎樣·

1997年,蓋茨的財產估計值為350億美元,這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富有的美國人。1998年,他的身價躍增40%,達到了510億美元。

蓋茨經常告訴那些向他求助的朋友們:“當你有了1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錢隻不過是一種符號而已。”

人們常常拿這樣一個問題問比爾:“你父母本身的經濟收入就很豐厚,對於兒子的富有,他們持有什麼看法呢·”每每麵對這樣一個問題,比爾總是不正麵回答,而用開玩笑的口氣說:“我不炫耀給他們看就是了,我會把錢藏起來,埋在草坪下麵,現在草皮都鼓了起來,我希望天不要下雨。”其實,誰都知道,西雅圖的夏天是不可能不下雨的。

後來,比爾認真談了自己的觀點:“我賺的錢對我的父母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真的,我的錢對我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一點影響也沒有。如果我們中誰生病了,我們可以請最好的醫生,錢在這一點上會有點用,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談論錢的問題。”

其實,蓋茨的富裕對於美國曆代首富來說還隻算一般:在《百名富豪:從班傑明·富蘭克林到比爾·蓋茨——美國今昔巨富排行榜》一書中,蓋茨隻排到了第31位。這本書是以個人財富占國民生產毛額(GNP)的比率,評定曆來最有錢的頂尖100名美國人。榜首約翰·洛克菲勒一生當中,掌握了美國1/65的財富。1995年,蓋茨隻掌握美國GNP的1/425。

可是他夠有錢的了。1996年6月到1997年6月之間,蓋茨在微軟的股份從170億美元躍增到了350億美元。《財富》雜誌計算:“按那增加的180億美元來算相當於一天4950萬美元,一周7天;或是1小時210萬美元,1天24小時;1分鍾35000美元,或1秒鍾583美元。”任何人應該都會為這樣的財富概念而感到不可想象。

好奇的網民們就嚐試過去體會蓋茨的財富到底有多麼龐大:

“如果假設他自從1975年創立微軟以來,每個營業日都工作14個小時,那意味著他1小時賺的錢多達令人咋舌的50萬美元。1秒鍾大約150美元。這表示,如果他在上班途中瞥見或掉了一張500美元的鈔票在地上的話,那張鈔票甚至不值得他彎腰去撿,他直接去上班會賺得更多。”

如果再往前推算,把蓋茨財產累積的加速度也算進去,情況會變得更瘋狂。不久後,他甚至連掉了10張100美元的票子都沒必要去撿了。

蓋茨說,他不去注意他的身價淨值:“乘法我很擅長,但我從不看股價,所以不曉得該乘以什麼數字。”

吉斯·賀曼(Keith Herrmann)——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名人親筆簽名收藏家,專門收集高級執行長的簽名。賀曼寄信給《財星》500位超級執行長官,希望得到他們的簽名照,大約2百位同意提供,包括比爾·蓋茨在內。賀曼對於蓋茨的回應很興奮。可是,數周過後,他接獲的是一張複印照片和簽名。於是他懷疑拿到的是用自動簽名機(Autopen)製作的簽名,傳聞蓋茨就是用這種機器簽署信件的,賀曼大失所望。因為,世界首富的簽名真跡約值35美元,但自動簽名機的版本一文不值。

富可敵國的蓋茨卻一直聲稱金錢不是它的目標。

蓋茨如此富裕,以至於受到社會的尊敬、崇仰。作為美國的貴族,經常會受邀到各種高雅的地方。

《時代》雜誌慶祝創刊75周年時,就邀請了形形色色的社會名流,包括美國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職業棒球明星喬·迪馬喬(Joe DiMaggio)、影星羅倫·巴寇(Lauren Bacall)和拳王阿裏(Muhammad Ali),等等。蓋茨受邀為萊特兄弟巴寇(Wright Brothers)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