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書官張鑫東(1 / 2)

看到這個書生,方劍閣臉皮微微抽動,眼中滿是忌憚,在他眼中,這位書生好似與月光融為一體,氣息好像天上的明月,雖然看似如同海碗大小,近看卻大得不可思議,浩瀚的無法想象。

更讓他覺得要命的是書生手上拿的一把扇子,那扇子色做純白,扇子上沒有沒作畫,卻有著一個大大的德字,雖然是水墨寫就,卻給人一種熠熠生輝的錯覺,但是方劍閣知道這並非是錯覺,而是確實如此。

原本方劍閣和李二郎共用一體,是一體兩麵的存在,雖然能知道李二郎生平,但是哪有那許多時間一一翻看?隻有在需要的時候挑揀重要的事情進行記憶,自然而來就忽略了許多對這個世界的人來說,習以為常的事情。

這世界上皇權,道法,儒經三足鼎立,其中,皇權由軍隊還有皇家氣運,參拜天帝,以天庭賜下龍氣鎮壓。道宮以道法顯世,舉手抬足焚山煮海。那麼儒家呢?

大儒們則皓首窮經,耗時數十年,能夠養出浩然正氣,鎮壓一切外道,破滅無窮道法,因此有了天下十二院。

但是大儒們皓首窮經,需花費數十年才得以養氣而出,此時人已過半百,如何能夠與那些仗著道法高強的邪門歪道相抗衡?

因此十二院互通有無,鑽研出一套養氣之法,千挑萬選出大量天資聰穎的孩童,從小受大儒熏陶,得以在弱冠之年,便養出浩然正氣,使道法不能逞威,又學習弓馬騎射等武藝,輔以錘煉肉體,不被赳赳武夫所傷,以此培養出來的學生,稱之為書官。

既然為官,便不隻是與外道抗衡,也有著巡查天下,風聞奏報的權力,不過書官數量不多,一院之地也不過培養出數十個,如果要真真監察天下,也力有未逮,所以與外道之爭,才是這些書官們的正事。

這書生手持的扇子,便是書官們常用的標誌之一,有禮,德,人分成品階,這書生扇上寫著德字,可見是書院年輕一輩的佼佼者。

方劍閣雖然對於跟書官對上,絲毫無懼,但敵我之間的差距實在天差地別,根本不能以道裏計,所以雖然警惕,卻也沒有別的動作。

“好好好,殺得好,好久沒有見過這麼暢快的事了,當浮一大白!”那書生眼見方劍閣戒備,也不以為意,反而把懸在腰變的酒壺取出,示意方劍閣喝一杯。

方劍閣咧嘴一笑,抹了抹臉上的血漬,說道:“你這書官真不稱職,見到有人月黑風高夜,殺官犯事,不捉拿狂徒也就罷了,卻還相邀喝酒,難道書院便是這樣人浮於事麼?”

咧嘴而笑的方劍閣不像是狂徒,倒像是屠夫,但是他對這書上怡然不懼,說著便走進廂房之中,把兩個青瓷做的杯子翻起,示意站在外麵的書上進來倒酒,渾然不像是剛剛在府衙殺了縣太爺的樣子,倒像是烤了根肥厚的羊腿,要拿酒佐著吃一般!

那書生幾步走進廂房,大大方方的坐在桌前,說道:“你殺的不是人,是條公門的肥狗,這肥狗見人就咬,不吃下一大塊帶血的肉不痛快,這樣的狗東西,殺了,不正好以此祝酒興麼?何來狂徒,我又哪裏失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