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海泉當EQ唱片董事長的日子(2)(1 / 2)

海泉和秦天創建的這個公司,沒簽大牌歌手,主推新人。這是一個挑戰。海泉說,即使我有很多閑錢也不簽一些大牌藝人,我不會那麼做。這個行業根本的因素不是契約那麼簡單,很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還有作品本身帶來的價值。經營一家所謂的大牌歌手的唱片公司,相對來講有點被動,成本很高,利潤率卻很低,風險也大。擁有大牌的公司並不安全。有大牌的公司,有時反而造成對新人出現的阻礙,這兩年尤其嚴重。放眼看去,除電視選秀新人之外,所有的唱片圈裏,兩三年內沒有投資過、推廣過什麼新人。管理藝人有心理學因素。其實如果看得懂的藝人,不會在乎這個,應該更看重這個團隊到底能做什麼。

選秀出來的歌手李易峰把海泉當作恩師,海泉把自己的經典歌曲《葉子》給李易峰做了翻唱,李易峰說海泉給自己的感覺既是老師又是朋友,工作中像是老師,生活中像是朋友。

對不同的新人要有不同的路線去培養。海泉在EQ公司,做兩個藝人的工作,方式和忠告是不一樣的。對創作歌手和非創作歌手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於有天分的歌手,忠告他這個天才並不代表成功,有天分但不要懶惰。因為有藝術天分的人往往會隨性,這個隨性就容易浪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你不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到你最擅長的事情上的話,結果不一定是成功。

培養新人,天天都會遇到困難。海泉慶幸有秦天這樣的夥伴,有很多單俊這樣的同事,這是一個互助係統,不是指向型的,從誰流向誰,然後達到什麼樣的結果。在EQ公司裏,大家一起參與解決問題。公司發行的幾百首作品,曲庫裏有上千首、上萬首的作品,海泉參與創作的作品很少。他不想把自己的審美強加到大家的創作裏。新人都希望自己的創作得到海泉的肯定。海泉當然也會去聽他們的歌。他總是說:“我覺得你們會比我好。”新人來了是一張白紙,要鼓勵他們敢於創新,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與他們共同探討,把他們帶上軌道。

文化產業如果成功的話,回報率非常之高。一個藝人要成為大熱門產品的話,回報率高達百分之幾千甚至上萬都有可能。但是,這個行業成功率非常之低。海泉說,在這個金字塔行業,尤其是音樂行業,特別是藝人經濟,不成功就是不成功。他舉例說,如果是生產杯子,喝水的杯子,一塊錢生產出來的,賣不出去,打個折,五毛錢興許還能賣出去。可是,唱片和歌手,不受歡迎,沒有市場,出多少專輯都等於廢品。這是很殘酷的現實。海泉經常給公司的同事們講堅持的重要性,但,這是謹慎思考後的堅持,不是盲目的堅持。海泉認為,與他們探討這樣的問題,比與他們具體探討一首歌寫得好不好更為重要。

秦天作詞、作曲的一首歌《該死的溫柔》,講述的是男子在女友提出分手之後的傷心情懷,以及對女友的愛戀,這首歌由歌手馬天宇演唱,經EQ公司包裝製作,創造了單曲下載量的天文數字,火了個一塌糊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滿大街都在唱:

你這該死的溫柔

讓我心在痛淚在流

就在和你說分手以後

想忘記已不能夠

你這該死的溫柔

讓我止不住顫抖

哪怕有再多的借口

我都無法再去牽你的手……

海泉說,《該死的溫柔》是精心打造出來的。但一個詞曲作者一心想寫出滿大街都唱的歌,未必能寫得出來。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該死的溫柔》火的時候,紅的時候,還不是網絡普及時代。唱片公司與媒體同業還有歌迷群體,有相對既成模式。現在這種模式被打破了,一切都得從頭再來。一首歌如何紅,如何火,如何推廣,不再像以前那樣,做企劃,開個發布會,在媒體上廣而告之,就可以達到那個結果了。時代變了,思維要跟得上。

在EQ公司,要求所有人都參與歌曲創作。無論是歌手,還是版權部總監,無論是製作人,還是錄音師,每個人都有寫歌的創作任務。海泉說:在我的概念裏,任何人都可以創作,不隻是在專業院校上過學、從事專業寫作的人才可以創作,每個人都在生活之中,每個人都有情感體驗,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生活、對社會的理解和思考,所以說每個人都可以寫歌。寫歌沒有那麼神秘,寫歌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在EQ,沒按要求寫出歌來的人要罰款,一首歌罰50元。他們公司有定量,這周要交幾首作品,最好是什麼風格的,甚至有定向創作。或同樣給你一個伴奏,需要你寫出不同的旋律和歌詞。其實這是一種在實踐中的強化訓練,當然也是版權積累。每周的作品都由內部投票機製產生排行榜。一個有幾十個人的聽歌會上,所有人閉眼舉手投票,最後看誰的歌排在第一名。比如,山野,他的作品可能連續好幾周排在第一名,他就會獲得更高的獎金;懶惰的人,沒有寫出歌來,就要接受罰款。海泉作為董事長本人,也曾因為沒有按時按要求寫出歌來受到罰款處理。在EQ,大家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