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期的德國,是封建階級沒落資產階級崛起的時期,這一時期民主力量的日益活躍及其對封建腐朽統治的反感,表現在音樂文化領域,即是進步的音樂家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同時代的封建貴族以及落後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及藝術風尚進行了無情的嘲諷,並與之進行了堅決有力的鬥爭。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德國音樂史上最燦爛輝煌、成果最豐碩的時期之一,在古典主義結束和浪漫主義產生的鏈接點上,便誕生了雅各勃·門德爾鬆這樣一個與當時音樂家不同的“特殊”人物。
門德爾鬆(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年)是德國19世紀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社會音樂活動家之一。和人們印象中的藝術家大都行為怪異、曆經坎坷、命運多舛不一樣,門德爾鬆誕生在一個相當優越、富足的家庭。正如Felix在德文中的意思一樣,“幸運”、“幸福”籠罩在他那非凡的頭頂上。良好的家族底蘊——祖父摩西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人稱“猶太蘇格拉底”;父親是一位銀行巨人,德國屈指可數的億萬富翁;母親是一位大珠寶商的女兒,多才多藝,是門德爾鬆的啟蒙教師——使門德爾鬆從小就接受了係統正規的全麵教育,而父親在自己花園中建造了可容納幾百人的音樂廳,對他的成長及其在音樂上取得的成就起到了難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由於富足的家庭背景及門德爾鬆家族在當地的巨大影響,門德爾鬆從小就接受了第一流專家的教育和指導,從5歲起就學習了拉丁文、希臘文、曆史、文學、算術、鋼琴、作曲、和聲、對位等,此外,他還接受了貴族式的教育,學習了社交禮儀、騎馬、遊泳、擊劍、舞蹈等……
這為他以後在音樂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父親組織的沙龍上,門德爾鬆諦聽了專業管弦樂隊與合唱團的演奏與演唱,並結識了黑格爾、海涅、史文德、韋伯、采爾特、莫合列斯等社會名流。在高雅、文明的熏陶下,門德爾鬆養成了性情謙和的性格,品質高尚,溫文爾雅,內心明朗、和平、安靜。
門德爾鬆從小就表現出了出眾的藝術才華,9歲即登台表演鋼琴獨奏,10歲時進行音樂創作,到11歲就寫出了大合唱、喜劇歌、風琴曲、鋼琴奏鳴曲、鋼琴三重奏、小提琴鳴曲、歌曲及其他大量作品。
1821年11月,柏林聲樂學院院長采爾特將門德爾鬆介紹給了德國文學巨匠歌德。門德爾鬆以其高雅的氣質和出眾的才華博得了歌德的好感。與歌德的忘年之交使他受益很深。歌德博大深邃的思想,明睿豐富的智慧,勇於進取的精神和崇尚古典美的高雅趣味對門德爾鬆藝術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1823年2月3日,在門德爾鬆的15歲生日宴會上,采爾特激動地高聲宣布:“從今天起,親愛的孩子,你已不再是一個學徒,而是我的同事,是音樂大家族中獨立的一員了。我以海頓、莫紮特和音樂之父巴赫的名義,授予你同事的稱號。”這對門德爾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評價,同時也是無尚的榮譽。
1829年,年輕的門德爾鬆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旅行演出,他走遍了歐洲許多文化聖地及曆史名城。演出期間的見聞與旅行又激發起了他的創作靈感,構思並創作了一係列優秀的音樂作品,而這期間他又結識了他溫柔、嫻靜、純潔、美麗的妻子。美滿的婚姻使他以極大的熱情和動力投身到緊張的工作中去。
繁重的工作,頻繁的社會活動使他患上了疾病,而胞姐芳妮的突然離去又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公元1847年11月4日,不滿39歲的德國音樂家門德爾鬆便英年早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