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舒曼,奧地利作曲家,1810年6月生於茨維考一個出版商家庭。在中學時代,舒曼熱衷於文學,曾獨自翻譯了不少古典名著,並且對歌德和席勒的作品有過深入的研究。他對音樂的興趣幾乎與文學同時產生,6歲開始接觸音樂,7歲就有幾首鋼琴作品問世。1828年中學畢業後,在母親的堅決要求下學習了兩年法律,但這時音樂仍是他興趣的中心。當他通過曲折的鬥爭而能夠專攻音樂時,為了急於成為優秀的鋼琴家,借機械裝置鍛煉鋼琴指法,使手指受了傷,失去了成為鋼琴演奏家的可能。他於是開始致力於音樂創作和音樂評論。
1830年起,舒曼開始完全投入音樂創作,而30年代是他鋼琴創作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他還創辦了《新音樂報》,積極從事音樂評論活動。40年代,他不斷擴大了音樂創作的範圍……寫出不少聲樂曲、交響曲、室內樂、清唱劇和歌劇等。1849年起,舒曼的健康逐漸惡化,多年的生活鬥爭和煩惱使他經常為一種痛苦的幻覺所折磨,終於患上嚴重的精神病,這種病一直折磨他直到死去。
舒曼與蕭邦同樣以撰寫鋼琴曲起家,他最先寫成的23首作品即是完全供鋼琴獨奏之用。
這一係列作品包括了三首奏鳴曲,以及一首三樂章的C大調幻想曲,後者勉強也可以算是奏鳴曲,其餘大部分則是小品之作。我們在舒曼的鋼琴曲裏全然不見誇示於人的樂句段落,也不見流行於當世俗麗的八度音階和完美的指法展示,因為他對為賣弄而賣弄的伎倆嗤之以鼻……舒曼的鋼琴曲時而酣暢婉轉,時而詩意盎然,時而高貴雍容,時而親切可喜。舒曼獨具的音樂魅力實難以筆墨形容,盡管其中不乏古怪的安排,諸如切分音、擅改的七度和弦、稠密的結構,卻都無傷於全局。
作為一個歌曲作家,舒曼的地位僅次於舒伯特。舒曼從鋼琴曲轉攻歌曲,並於1840年寫成了一連串成功的聯篇歌曲集,以及幾首單獨的歌曲。《海涅詩歌曲集》、《艾辛道夫詩歌曲集》、《天人花歌曲集》、《女人的愛情與生命》、《詩人之戀》,人們把《詩人之戀》
的16首歌曲與舒伯特《冬之旅》提升到組曲的最高地位。他的歌曲構思精致,富於詩意。他所喜愛的主題是愛情。他所喜愛的詩人是海涅。他被海涅吸引就像舒伯特被歌德吸引一樣。
舒曼正巧補舒伯特之不足。他擴充了藝術歌曲的概念,把鋼琴提升為更能體貼入微的音樂夥伴,在樂曲前後增添鋼琴序曲與終曲。
作為一個鋼琴作曲家,舒曼是19世紀最有獨創性的人物之一。在舒曼的鋼琴小品中,洋溢著奇異和熾熱的表情,它們充滿了激情的旋律、新穎的和聲和有力的節奏。這些曲集的標題也帶有浪漫主義的特征,如《幻想曲集》、《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浪漫曲集》和《童年情景》。這些作品也被後人公認是舒曼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