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曾經說過,在江湖上闖蕩的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自願的,屬於沒事找抽型,吃喝不愁卻總喜歡在江湖上瞎晃蕩,這種人初入江湖時大多激情勃發,想轟轟烈烈名揚天下,結果是,很多人不明不白地被幹掉了。另一類是被迫的,屬於無可奈何型,這類人要麼家園被毀,流離失所,在江湖上隻為混口飯吃;要麼是為了生存與人結下仇怨,東躲西藏避開仇家,或者天涯海角尋找仇家。
師父說,其實江湖上的人大多屬於第二類,試想想,一個人如果活得豐衣足食,有豪宅享樂,有美女作伴,誰願意吃飽了撐的在江湖上曆經風吹日曬?況且一旦武功不濟,還隨時隨地都有被殺的危險。當然了,那些吃飽喝足遊山玩水,到處尋找所謂的狗屁情懷的人,另當別論,他們手無縛雞之力,都是江湖惡棍搶劫或砍殺的對象,嚴格來說,不算江湖人物。
不管哪一類江湖人物,初入江湖時都有個基本目標。
比如第一類人,肯定是一踏入江湖便去名門大派找弟子單挑,隻需僥幸勝得一招半式,名聲馬上就傳揚開來。如果你能獲得少林方丈武當掌門的交口稱讚,甚至逼得他們在武功上認輸,那麼,你就不僅僅是名揚天下了,金錢和美女接踵而來,周圍還會迅速聚集起一大幫隨從,前呼後湧,聲勢浩大。當然你得小心,這些人裏麵有真心崇拜你的,更多是假意拍馬的。
而第二類人呢,目的通常沒那麼高尚,但方向也很明確,一入江湖當然是找地方謀生,有機會便暗中拉幫結派,欺負弱小,坑蒙拐騙,甚至不乏搶劫殺人。避仇的盡量低調,尋仇的費盡心思。
在師父口中,江湖就是這麼一個混亂不堪的地方。
現在,我已向江湖踏出了第一步。如果按師父歸納的標準劃分,我屬於第二類江湖人物,因為我是家園被毀,無處存生,不得已才踏入江湖的。
但是,我一直想做大俠,這個初衷從來沒改變過。
無奈的是,我現在才發現,在荒原上做大俠多年,踏入真正的江湖,大俠具體應該怎麼做,我卻茫無頭緒。是不是先得去個很多人的地方行俠仗義?那麼這個“俠”怎麼行,那個“義”又怎麼仗呢?找個乞丐施舍幾個錢,或者抓個小偷痛扁一頓?再大一點,去平息一場江湖風波?
第一,我身上根本沒錢,除了肩上扛著一柄破劍,背上包裹裏有幾件舊衣服,身無長物,人家給我施舍幾個還差不多;第二,哪兒剛好有這樣的小偷讓我來抓?第三,江湖風波輪得到我這種名不見經傳的人管麼?
一句話,我剛一踏入江湖,便立馬失去目標。實際上,我在走出幾裏路之後就犯難了,該往哪個方向走?我站在一塊地勢較高的凹凸石板上,頭頂烈日,拔劍茫然四顧,四周一望無盡,寂靜無聲。
我曾經聽娘說過,我所在的荒原,大致位於繁華的中原之北,往下走個幾千裏,才算是江南,那裏富庶迷人,氣候溫暖,適合人類居住。
那麼,我應該往南走。闖江湖嘛,當然往人多和富裕的地方去。富人多的地方乞丐通常也多,小偷小摸的人肯定也少不了。還有,這種地方容易產生江湖風波。
換句話說,江南更容易實現我的大俠夢。
最後,據說江南美女多,這才是最吸引我的原因。
方向明確了,我便抬頭看看太陽所在的位置,折而向南走去。這個方向沒有路,好在荊棘和雜草不深,地麵也算比較平整,我提劍在手,披荊斬棘而行。路本來就是人踩出來的。我腳下現在的這條還未成形的路,就算是我開拓出來的了。許多年以後,如果我成了名震寰宇的大俠,估計會有一大批真假崇拜者到這裏來朝聖,看著這條小路搖頭慨歎,作詩歌詠,傳揚天下。
想到這裏,我心裏一陣舒暢,忘記了饑餓,腳步輕飄飄地快速前行。
可想而知,一邊開拓一邊前行是相當累人的,而且容易將人的思緒拉回到殘酷的現實。饑餓是一種很討厭的感覺,你努力想忘記它,它卻時時在你身體裏搗亂,你想與它對抗,它就讓你軟弱無力,甚或頭暈目眩。我隻好停下來,想辦法先與饑餓妥協了再說,至少讓它不要影響我行走江湖、實現人生目標。
我在方圓幾丈之內仔細查看,沒有找到任何動物的蹤跡,倒是有許多條昆蟲見到我這個陌生物種,歡呼雀躍,但這些東西看著就惡心,沒法裹腹。我隻好用劍在地上挖了幾條看上去比較嫩的樹根,摘了一堆不知名的綠葉,然後坐在一片陰影裏,一邊咀嚼一邊思考我的江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