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籬下
德川家康,原姓鬆平氏,小名竹千代,是三河(位於今日本愛知縣境內)岡崎城城主之子。祖先原本姓新田氏,由於曾居住在上野國(位於今日本群馬縣境內)新田郡的德川村,所以也曾以“德川”為姓。竹千代9代以前的祖先曾經統領三河國的鬆平地區,因此又改姓鬆平氏。竹千代的祖父清康統領大部分的三河地區,和統領尾張(位於今愛知縣境內)的織田信秀(織田信長之父)旗鼓相當。然而織田的勢力日益擴大,竹千代的父親鬆平廣忠夾在織田和今川兩個大國之間,為了生存,不得不倚賴東鄰大國今川的幫助。
以前,織田猛烈攻擊廣忠,鬆平廣忠不得已去請今川出麵支持,就把竹千代送到了駿河當人質。就在去駿河的途中,年僅6歲的竹千代又被人劫持,被送到了織田的手中。
在織田那裏做俘虜期間,3歲就離開母親的竹千代接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心中悲痛萬分,小小年紀的竹千代寄人籬下,孤苦無依。兩年後,今川提出以俘虜信廣(織田信長之兄)交換竹千代,於是竹千代又被送往駿河領主今川義元的宮廷當人質。
竹千代在駿河做人質也有些時日了,每當心中苦悶的時候,他都會到河堤上散步。今天,竹千代像往常一樣來到了安倍川的河堤上,身後跟著七八名侍從。
安倍川坐落在駿府(位於今靜岡市)西麵。從河堤上可以遠眺巍峨聳立的富士山,通常這裏都沒什麼人,今天卻不知從哪裏來了許多孩子,正在河邊大玩“石頭會戰”。意外地看到孩子們在歡快地喊叫,剛滿13歲的竹千代又驚又喜,也不禁跟著大喊有趣。不過很奇怪,其中一幫孩子的人數大約在20個,而另一幫的人數卻隻有一半。
伴著陣陣呐喊聲,拳頭大的石塊四處亂飛。有些“戰士”很勇敢,不顧冰雹般的石頭衝向敵陣,也有部分孩子受了傷敗下陣來,還有些掛了彩卻依然在奮戰。戰況越來越激烈,一時難分勝負。旁邊的侍從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紛紛讚賞人少一方毫不退縮的勇氣,同時也為他們的弱勢而感到惋惜。
竹千代沉默了半晌,回頭問道:“你們真以為他們會輸嗎?”比竹千代大三歲的鳥居元忠似乎很確定人少的一方會輸。他是竹千代的遊伴,也是三河人。竹千代卻說:“不,人多的那夥一定會輸!”竹千代看大家大惑不解的樣子,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因為人多就容易鬆懈,力量反而不集中;人少的卻非團結不可,力量就強了。你們就等著瞧吧!”
竹千代很有興致地繼續觀戰,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人少的一邊起初雖占了優勢,但看起來似乎越來越疲倦了,而對方卻養精蓄銳,趁機全力猛攻,人少的一方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甚至已經出現了逃兵。竹千代心裏暗道不妙。見此情形,竹千代不顧侍從驚惶的呼叫,頂著四處亂飛的石塊,衝到了人少的一群孩子中幫忙,看到對麵敵群中有一個孩子看似是首領,便撿起一塊石塊投向了他,一下子命中了那個孩子的頭部。
對方的首領抱頭退向一邊,士氣受到了影響。而原本士氣已經開始低落的一方,見此情形大受鼓舞,鬥誌昂揚地全力追擊。在竹千代的帶領下,人少的那夥小朋友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仗。這時,侍從們連忙趕了過來,擔心地問竹千代有沒有受傷。竹千代揉揉頭,笑著說:“沒關係,沒關係!”
打了勝仗的孩子們都把竹千代當做英雄,把他團團圍住,竹千代心中不免有小小的得意,但還是謙遜地說:“這都是大家的功勞……”然而就在這時,一個孩子帶著鄙夷的口氣說道:“哼,有什麼了不起,他就是竹千代,是個人質!”其他的小孩也立刻跟著起哄,紛紛嘲笑竹千代的身份。
麵對這些轉眼無情的孩子,竹千代無可奈何,他隻是一個人質,身份敏感,無權無勢,如果傷了這些孩子,他肯定會被義元斥責,因為他身邊的侍從裏就有義元的眼線。想到此,竹千代滿腔的悲憤化為委屈,流下了眼淚。然而竹千代的忍讓並沒有讓那些孩子住口,他們依舊不停地喊著“人質”,然後一哄而散。
那些孩子的態度對於竹千代來說無異於羞辱,竹千代看了看身邊的元忠,兩人都是泣不成聲。那眼淚中,包含了他們對家鄉的企盼。
廣忠去世後,岡崎城暫歸今川義元統治,說是將來再還給竹千代,不過這“將來”究竟是什麼時候,卻是誰也不敢講的,因為今川義元打算把岡崎作為攻擊織田信長的據點。
竹千代的人質生涯已經六七年了,他沒有一天不向上蒼祈求早日回到家鄉,他要活得像今川義元和織田信長那樣堅強。孩子們的嘲笑給了他難言的傷痛,他咬緊牙關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成為日本第一武將,讓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