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山與城(1 / 1)

還記得軍訓期間,晚上上軍事理論課的老師,在軍事理論課上,分析當今世界的軍事格局。剛進大學那會,晚上的課我都是趴在桌子上上的。後來在軍事理論課最後一節課上,老師說大學裏應該做三件事,一,談戀愛,戀愛是大學裏的必修課,當時我很好奇,大學裏怎麼沒聽說過有老師教人談戀愛。上了大二才知道學校裏有一門很熱門的選修課,性教育。這門神一樣的課程,我一直無緣,因為網上選課那天,學校官網係統一直處於崩潰狀態,根本登陸不上。二,讀幾本書。'我在大學裏把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又讀了一遍,受益匪淺“。老師說。就像路遙崇拜柳青,寫《創業史》一樣,我也很崇拜路遙。

我對柳青唯一的了解就是他是一位農民作家,整個《創業史》都以農村為背景,雖然一直想看這本書,怎奈實在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隻得作罷。至於第三件事,我早已記不得了。

學校在一座小城裏,掛著本科的牌子,不知道坑了多少人。對於小城,感覺還算不錯,規模雖不如重慶,好在山水皆有,是一個旅遊休閑的好地方。我在這裏第一次出去玩,是和室友。那是在一個周末,剛下過雨,路上坑窪處還有積水,中午和室友一起吃過飯之後,就商量下午幹嘛。在整個大一生活裏,應該是精彩的、爬山,唱歌,騎車,聚會,逛街。吃喝玩樂倒是都有了。

那天下午,在學校租了自行車,因為屬於山區,地多不平,在路上騎車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生活在平原的我第一次做這件事,新奇而忐忑。學校也是在半山腰,從學校出發,順著山路。山路起伏,高低不平,人在山路上也起伏不定。上坡時,腳要踏著踏板,站起來使勁蹬,才能爬上坡。離開學校的一路大多是上坡路。直線距離不過幾裏路,我們用了兩個多小時。

後來,離開山路,上了公路,看車在身邊飄過,人已經累的不行了。

走走停停,在路上拍了幾張照片留作紀念。順著公路有一個古城,那是我後來一個人去的,在整個大學期間去的次數屈指可數、古城在一個上山的路口,山上有一座寺廟。整座山上生長著粗大的樹木,雖不是百年老樹,也有許久年代了。樹幹比我的腰還粗一圈。第一次去,我一個人。

當時整座山都靜的可怕,甚至連風聲都沒有,我雖然喜歡靜,可是卻受不了這種氛圍,順著山路匆匆往上爬,總算在上麵看到一個活人。我始終不敢進寺廟裏,怕被嚇著。第一次在這裏見儺就被嚇著了。那是在一個展館裏,空蕩蕩的展館,除了售票員和保安,就隻有四個遊客。當我走到二樓,看到擺放的儺,一陣揪心,麵目猙獰的麵具,石刻,靜靜的擺放在展館裏,展館的走廊裏也是這種讓人驚恐的麵孔。

記得在《世界遺產在中國》的文藝記錄片,有一集是雲南大足石刻,整座山都刻著佛道儒三教人物,儒道還好,對佛教的有些石刻我是由衷害怕。那是幾代人的心血,在戰火和歲月中殘留的石刻還在,而付出心血的幾代人早已作古。

我在山上呆了一陣,實在忍受不了這種靜,隻好離開。後來和同學路過,隻在下麵待了會。

”一定會有處的好的,不一定非帶是男女關係“學長對我說。足跡踏過山水,我等的人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