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絲微瀾(上)(1 / 2)

“小青,終於,又見到你了。這幾十年,你,過得都還好吧?”

千言萬語,萬語千言,老先生的眼睛一直看著國梁娘,想再往前走,又似乎不敢,就那麼張了幾張嘴,最後,不過是問出了這樣不輕不重、不冷不熱的話來。

也或者,他就隻能問出這樣的話來。有誰知道,隔著三十幾年的時光,這一句“過得還好吧”裏,又隱藏了多少關切與惦記?無奈與哀傷?

“我,還好。鄉下人的日子,還不都差不多。孩子們,都長大了。日子,也都過得不錯。書君……,不,潘家少——少爺,你呢?這些年,也還——好吧?老爺,他,也還健在吧?”

國梁娘想叫老先生的名字——書君——潘書君,可是,才剛把“書君”二字含糊的說出來,又覺不妥,幹脆,就又改成了“潘家少爺”。兩位年紀將近六十歲的老人,一個稱呼另一個“小青”,另一個稱呼這一個“少爺”,這也讓在場的人,都跟著產生了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小青,你瞧我都老得不像樣了,你一定,都覺得,很失望了。還叫我少爺——潘家少爺。聽著,心裏真有點,不是滋味。”

老先生說著,摸了摸自己白了的頭發,理了理自己盤在後麵稀疏的長辮子,又抹了抹滿是風塵的臉,歎了一口氣,緩緩地說道:“不過,小青,其實聽見你的這個稱呼,我還是覺得很親切。心裏也是暖暖的!不怕你笑話,這幾十年裏,這稱呼,我聽了千百遍了,隻不過,都是在夢裏……真是不敢想,這一聲書君,這一句少爺,還能讓我再聽見從你的嘴裏說出來!”

國梁娘看著老先生,並不馬上答言,眼淚又一次湧出了眼眶,隻是,她除了搖頭,還是搖頭。

她知道,他還沒有說完。隻是沒能說完的,也就隻有遺憾,而那遺憾,又如何是一句兩句,就能說得清的呢?

“說來真是不孝,沒能把我老父親照顧好,他老人家早就不在了。現在,家裏的兒子都快變成老爺了,小孫子,現在也有六歲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我們都變了模樣,潘宅,也算是曆經三代了!”

盡管已是三十多年不見,但對於兩個當事者來說,一切都還恍如昨天。好像,還是各自說一些有希望的改變,會讓彼此的心裏,還少一點遺憾。

隻是,歲月匆匆,如白駒過隙,它可以讓時光變遷,容顏老去,把一個英姿颯颯的少年變成滿頭白發的老爺爺,把一個純美婉約的少女變成滿臉皺紋的老奶奶,卻不可以讓那兩顆曾經屬於彼此的心被徹底隔絕。那份無言的默契也似乎從來都沒有走遠。

這一刹那的相望淚眼,足以讓那一切淡淡的,深埋在心靈深處的回憶重又清晰的呈現。

“奶奶,這位老爺爺,你是真的認識,對嗎?咱們,要不要讓人家,進到咱們家裏去?”看到奶奶異樣的神情,年紀最大的孫女大菊,相對弟弟妹妹都更懂事一些,她在一旁感覺一直這樣站著說下去,肯定有些失禮,不由得對著奶奶,在她耳邊問了這麼一句。

“對,對,大菊說的對,瞧你這傻奶奶,來了貴客,都高興糊塗了,該趕緊讓大家進去,總在這站著,可不是回事!”

說著,國梁娘就開始讓大家進門。

要進人家家門了,潘書君才想起自己光在那激動了,不該念舊的時候就念起了舊,說了那麼多,還沒把家裏人介紹給小青。

於是,他把兒子、兒媳叫到身前,連自己的小孫子新嚴,也一起招呼到自己旁邊,準備一起介紹給國梁娘。

這時,遠遠的,卻聽見一陣嘈雜的人聲,還有馬的嘶號,而且從那遠遠的聲音裏,聽出是幾個官差在對話。

“那些畫影圖形,都找地方貼好啊。別萬一被發壞的小孩子們揭了去,就麻煩了。”

“要不然,咱們一會兒去華大貴老爺家坐坐。把貼剩下的,放到他家,萬一有孩子發壞給撕掉了,不是還可以再重新貼上。也省得咱們來來回回帶著不方便了。”

“那倒也是,不過,這鄉下的小村子,那些革新派的人,會往這種小地方跑嗎?”

“那可不一定。現在可不是他們前段風光的時候了,走到哪,都是得挨板子下大獄的材料!”

“真會這麼著?!”

“可不,你想,在大地方呆著,誰敢跟他們靠近,那不是找死?往這小地方跑,要有個知親靠近的,老百姓不清楚他們這革新到底是咋回事,說不定,倒更敢窩藏他們。所以,咱們管的這一片,也很可能成為他們逃跑的主要去處,咱們還是得靈性著點!”

“那咱們現在?”

“先去華老爺家打個招呼吧,等於在他家也報個飯。都好久沒跟他坐一塊兒喝喝了。回頭,再出來轉轉。那些大頭目,是肯定跑不到咱們這邊來的,說不定,都有逃到國外去的。不過那些小魚小蝦的,可就沒準了,不是有其他地方的官差說了嗎?看見有嫌疑人等往咱們獅城這個方向上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