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絲微瀾(上)(2 / 2)

“對,大魚咱逮不著,小魚小蝦的就別放過了。從打跟夏家少爺那時候的那個官司開始,咱們就走背字,弄得這好幾年,都翻不了身。這次,也該讓咱兄弟們轉轉運了吧。”

一群差人的話遠遠傳進潘先生一家人的耳朵。潘老先生也就顧不得再跟國梁娘對他的家人進行介紹,衝著兩個年輕人使了個眼色,招呼一聲:“趕緊把新嚴抱起來。一起進家!那幫狗腿子,奔這邊來了!”

說著,老人家向前幾步,不等國梁娘在前麵帶著,自己先大踏步進了華國梁家的門。

老人的兒媳順手抱起小男孩,也跟自己的丈夫一起進了華國梁家的門。

國梁娘那也是見過世麵的,麵對眼前的情景,也已經猜出了幾分。那幾個差人,他已經分明看出正是當初夏建東來村裏義診時,抓捕夏建東和豆豆的那幾個,國梁娘自然對他們沒有什麼好感,也知道這是一群隻知道欺短怕硬,給老百姓出難題的官差。也就順手拉著孫子,孫女,招呼一群人都跟著進了門。

隻是秀雲見形勢有變,就抱起鳳兒,對國梁娘說了句:“大娘,您家裏有大事,又來了貴客,我跟鳳兒小姐,我們就不過去打擾了。”

說完,秀雲抱起鳳兒,轉而向後麵的花花、壯壯家走去。

那一行差人,不知不覺已經快馬加鞭,從秀雲的身邊飛快地過去。帶起一片的塵土飛揚。

彩霞見來了一群陌生的客人,一邊招呼大家用熱水洗手、洗臉,喝水,一邊從旁邊悄悄地問這些人都來自哪裏。

國梁娘對兒媳婦說道:“這件事,三句兩句也講不清楚。反正這一家四口,老少三代,都是來自當年娘在京城上工的那家人,人家要不是真的遇到困難,肯定不會大老遠跑到咱們家裏來,看他們那光景,肯定不知挨了多長時間的餓了。他們跟前,我先招呼著,你趕緊去給他們弄點吃的。人家是京城裏的大戶人家,就別弄那些粗糧了,給擀麵條吧,放上點蔥花,弄上倆雞蛋。別讓人家覺得來到咱家,受了委屈!”

“娘,我知道了,我這就去弄。”彩霞答應著,出去擀麵條,燒火做飯了。

國梁娘則返回到裏屋,跟潘書君一家說起話來。

隻有此時,潘書君才有時間,靜下心來,將自己的家裏人介紹給國梁娘。

“小青,這小夥子和小媳婦,一個是犬子,名叫潘振興。一個是我家兒媳婦,名叫秀妍。這小家夥,名叫新嚴,是我的孫子。也就是這倆孩子的兒子。”

“哦,少爺家裏的這幾個晚輩,別看是一路風塵,臉色都不好看了,可打眼一瞅,還真是長得都很氣派。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後代,沒有一點忸怩的樣子。”

“是啊,現在是遇到難事了,正是難時候,別的方麵,他們也沒什麼好的了,唯一還像點樣的,也就身上這點氣派了。要是連這點氣派也丟了,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潘老先生也同樣看著自己帶來的這三個家裏人,慨歎地說道。

“對了,聽剛才外麵差人的話,又見少爺你剛才的態度,我問句不該問的話,你們這次來,不會是真的遇到什麼大事了吧?他們說的那個革新黨,又是什麼意思呀?你們來,與那件事,有關係嗎?”

盡管國梁娘一直不願主動提起這個話題,但不說,又總覺得有些納悶,京城出了什麼事情,她不知道。那些差人又為什麼要抓革新黨,她也不知道,但她知道,潘書君一家的出逃,肯定是與這件事有關。

“小青,既然我帶著兒子、兒媳,還有孫子,投奔了你來,就肯定,沒打算要瞞你。這次,那些差人,要抓的革新黨,是真的有我們一份。”

講到這,潘老先生看了一點國梁娘,見她並沒有害怕和憂慮的神情,而是一直在認真聽自己說話,就又繼續往下講了起來。

“說來話長,小青,你也知道,前些年,我是一直講究思想革新的,對那些西方的東西,也很迷。這當今朝廷,說句不好聽的,真的就是個空架子,臭皮囊,外國人,欺得咱們喘不過氣來,官府裏,又是黑吃黑,一團亂,是早就有大改的必要了,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苦,你們也都清楚。前幾個月,康有為先生領著我們一群有改良思想的人,說通了當今皇上光緒帝,著手進行大改革,目的就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提倡新文化,改革政治,發展教育,更發展農工商,讓國家富強,百姓富裕,人人都有好日子過……”

一說到這樣的話題,潘老先生似乎又忘卻了他和國梁娘之間的情傷,也忘卻了他的一路風塵,更忘卻了外麵還有差人正因為他的思想和作為在追捕他們一家,他的眼裏,心裏,世界裏,依然想的是用他的方式救國救民。

不管在場的人是不是真的能那麼明白,那麼理解,至少潘老先生的一番話,能讓他們聽出一種不老的激情,一種對新生活、新世界的向往——這,也讓這平靜的鄉村裏,掀起了一絲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