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中央文獻研究室同江蘇省醞釀攝製一部反映詩人毛澤東的電視藝術片,並委托我撰寫拍攝腳本。
一開始,寫作的想法就很明確:不能把這部片子搞成毛澤東詩詞解讀,應主要以毛澤東詩詞作為切入點,去讀解毛澤東“這一個”人。就像本書第一章的標題所示,去領略、欣賞和體會毛澤東一生經曆中若隱若現的“心路風景”。
拍攝腳本初稿寫出來了,片名定為《獨領風騷——詩人毛澤東》。送請中央文獻研究室諸多領導同誌審閱時,他們提出不少寶貴意見,有的同誌甚至逐字逐句地進行了修改。
在對拍攝腳本定稿過程中,我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就此擴充成一本書呢?一些議論和實例,在寫腳本時總覺得有些言猶未盡,因為電視拍攝腳本要求簡略,且後期編輯還會作不小的刪減改動。於是,在腳本的基礎上,又參閱一些學者作家的著述,增改了大量的篇幅,主要是有關毛澤東人生和性格、才情和作為的內容,各章的題目也相應作了變動。在語言上,則仍然保持電視解說詞的文學性風格,隻是不再拘於鏡頭的要求,顯得更自由一些。
這樣一來,倒有些像讀解毛澤東的一本隨筆了。為此,把副題改為——“毛澤東心路解讀”。
這就是本書的成因。
作者
2003年11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