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劫車(1 / 2)

王勝帶武工隊回到呂梁山三泉鎮。聞訊趕來的父老鄉親們,圍著武工隊員,不住地問長問短。全體隊員都很興奮,一個個繪聲繪色地講述著五台山之行。其實那個年代還不流行旅遊,這一趟意外的公費旅遊,讓這幫呂梁山裏長大的漢子大開眼界。

王勝望著這幫開懷大笑的兄弟,心裏湧起一股暖意,山裏人就是淳樸,特別容易滿足。他給兄弟們放了假,讓大家明天一早到隊部集合,準備出任務。然後拉著任誌遠商量起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我們武工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打鬼子,殺漢奸。我們不能坐在這裏等,這樣太消極,鬼子不願意來我們這窮山溝,我們就得主動去找他們。”王勝激昂地說。

任誌遠說:“我們的力量太單薄,打得起勝仗,打不起敗仗。我們應該盡快招兵買馬,擴充隊伍。不然一旦出現減員,就會元氣大傷。”

“在我們發展的過程中,隊伍會自然擴大。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打幾場漂亮仗,人都是一個心理,追漲殺跌,我們勢頭越好,越強勁,追隨我們的人就越多。隻要能夠參與進來,我們就有了感化和教育大家的機會。現在我們一無實力,二無名氣,上杆子求人參加我們,人家未必願意。”王勝說。

任誌遠沉默了一會:“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不過戰前的準備工作,務必完善,不打無準備之仗。打就要打贏,否則不如等待機會。就象炒股票一樣,天天作戰的,一定輸的最慘。必須在最有利的形勢下去作戰,這樣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天下事想透徹了,都是一個道理。能夠觸類旁通,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我們的作戰能力。”

“好,這幾天先派偵察員出去偵察敵情,看有什麼合適的機會,隻要是針對鬼子,什麼目標都可以,人、財、物,來者不拒,統統拿下。”王勝做了決定。

“我覺得,我們應該弄輛汽車,馬匹畢竟隻能載人,如果有大宗貨物,我們隻能幹瞪眼,我們運輸力量太原始,機動性差,搶得到,拿不走,弄不好就成了為別人做嫁衣裳。”任誌遠還挺有想法。

王勝笑了:“這一趟五台山之行,讓你開眼了,咱們的馬在大路上的確比不了四貴他們的汽車。要不然這次行動就定為搶車,我們也開開洋葷,走走機械化的路子。”

很多偉大的創意,其實就是在無意之中形成,武工隊的兩位高管,在一通溝通後,形成了一致的意見,搶車。

次日,五名偵察員在韓廣生帶領下,往敵占區摸去。

介休是南北同蒲線上,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往來的各種車輛特別多,鬼子的軍車也來往頻繁,偵察員就衝著這個地方去了。

韓廣生一行騎馬下山,臨近307省道,就把馬匹存放在一家客棧,幾人就徒步四散而去。

沿著公路行走不遠,韓廣生就發現了軍車的運行規律,空車返回介休,重車由介休發出。車上一般隻有兩人,都配著武器,根據情況判斷,這種車輛都是短途運輸,將介休火車站的軍火,運送到周邊的鬼子軍營。這一帶屬於鬼子控製的區域,八路和晉綏軍基本不可能出現在這裏。

韓廣生躲到沒人處,取出貼身藏著的軍用地圖。專門研究307省道附近的冷僻路線,發現在介休與平遙之間,有一條隱秘的道路,叫做棗園溝,有一條鄉村道路,通往呂梁山方向。這張地圖是武工隊偵察員在平日偵察過程中逐漸繪製完善的,這條道路純屬是意外發現的路徑,在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

傍晚,同來的五名偵察員聚集到接頭地,大家各自彙報了收集的信息,總體上看,是肉很多,但不容易吃。這裏距鬼子大本營太近,很容易捅了馬蜂窩,最後的結果就是得不償失。

韓廣生把自己這條線路的基本情況給大家講了一下,說道:“我們六人對付落單的車輛絕對沒有問題,如果能不出動靜搶了車,就有充分的時間開車離去。”

二賴子馬上提出:“打一輛車沒問題,問題出在我們都不會開車,搶下了也開不了,更別說弄回去。”

郝後生和郝藹生兄弟倆表示同意二賴子的看法。張正和、閻書文也點頭附和。韓廣生卻說“汽車很容易開,我們去五台山的時候,我試著開過刁纏的汽車,就是個油門、刹車、離合器,一掛擋給油就走。比在村裏趕大車簡單的多。車搶到手,我負責開,保證把它開回山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