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嗎?”
“想是可行。山路彈正雖勇敢善戰,卻極重情理。用情理去感動他,想必成功。”
“那就行。”
第二天,藤吉郎一個人來到高岡城的護城河邊,大聲嚷道:“請山路彈正殿一聽!在下是織田信長之臣——木下藤吉郎。想拜見彈正殿,有話當麵奉告。”
誰知城方卻以火槍代替回話。火藥從藤吉郎耳旁擦過,他仍動也不動,麵不改色地大聲說:“山路彈正殿,在下不是來打鬥,而是來洽談的,如此放槍豈不惹人恥笑?”
射擊聲停止了。城樓上有人大聲說:“有什麼話,現在就說。”
“豈有此理!在下是戰勝的織田軍使者,貴方是即將束手就擒的敗軍。應按禮節接待勝方使者入城。”
“哦!雖是大言不慚,倒蠻有骨氣的。好,進來。”不久,城門打開了。對方說:“木下藤吉郎殿,請進。”
藤吉郎踱步過橋,走進城去。城裏的士兵都以充滿敵意、凶狠的眼光瞪著藤吉郎。士兵雖已好幾天沒吃東西,但都抱著必死的決心,一個個殺氣騰騰。
山路彈正站在樓下等待藤吉郎。四目相接的刹那間,藤吉郎直覺到彈正氣宇軒昂;而彈正也感到對方相貌非凡。
“彈正殿!北田大納言雖然是公卿,可是他的部下卻大多是軟弱無能之輩,沒想到貴城將士有如此高昂的士氣,令人佩服!”
“主家危急存亡之秋,誓死守城是我輩的本分。”
“但也得看清時機與情況。”
“時機與情況?”
“閣下已決心拚死一戰來守此城,但是可曾想到後果?”
“唉……”
“高岡城一旦陷落,北田家必將潰敗。北田家是否有其他軍隊比得上貴部隊勇猛?”
“……”
彈正緘默不語。他早就想到,如果自己戰死了,友軍士氣恐將一蹶不振。
“無論如何拚命,這樣下去,這個城恐怕無法再支持15天以上。所以在下特來勸降。織田信長無意滅亡北田大納言殿。隻是要平定天下之亂,使日本全國和平,不得不先統一諸國領土。此事要請多諒解,拚得一死不見得就合於忠義吧。”
藤吉郎非常誠懇地向彈正解釋。彈正俯首默思良久,終於抬頭說話了。“在下會考慮。”
“無緣無故向信長投降,當然有違武士的道義精神,但是為了大義、為了天下,就不同了。切記!不要做無謂的犧牲。”說完,藤吉郎離城而去。3天後,山路彈正率領數名部下來到藤吉郎營地。藤吉郎立即帶彈正到邊境的本營,謁見出兵親征的信長。
信長接納彈正之請,允諾不殺北田大納言。於是,不費一兵一卒,伊勢國全土平定了。記功簿中記上的功勞,第一是木下藤吉郎,第二是明智光秀。木下藤吉郎由於這次的功勞,改名為秀吉。
人才選拔
改名秀吉的藤吉郎回到墨股城後對蜂須賀彥右衛門說:“本想再找兩三個像竹中半兵衛這樣的人才,現在不這麼想了。”
“為什麼?”
“找遍全日本恐怕也找不到能與半兵衛相媲美的謀士,我決定自己培養名將、勇士。”
“所謂培養是?”彥右衛門感到不可思議地反問。
“找少年英才來,請半兵衛教育。怎麼樣?這個構想很好吧?”
“嗯……”
“當我年老的時候,這些少年將是名揚天下的名將。沒有比這個更讓人高興的了。”
秀吉生在農村,吃過許多苦,好不容易有今天,他比其他人更知道學問的重要。所以,他向大村由己學習漢字,向細川幽齋學習和歌及古典文學,向裏村紹巴學習連歌,向千利休學習茶道等,用功不懈。
秀吉的語氣更加熱切了,“讓優秀少年得以鑽研學問、兵法、軍事,鍛煉武術,對日本的將來有莫大幫助。我少年時渴望不得之事,想實現在選出的少年身上。”
“主上心意,令人感激。”
“立即著手選拔家境貧寒的優秀少年。”
“遵命。”蜂須賀彥右衛門立即傳令織田領地內各村村長,推薦智勇兼備的優秀少年,並親自選拔城內少年。
首先被選上的是尾州二寺的製桶木匠的兒子市鬆,年方十四。他年幼的時候就是個頑童,頑皮得讓父母也感到討厭,可卻非常聰明。他膚色黝黑,大鼻子,眼睛又突又大,神情傲慢。竹中半兵衛問他:“想做武士嗎?”
“是的。但是不做士兵或門衛,要做藩侯。”
半兵衛微笑著說:“好,很有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