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初戀肖邦(3 / 3)

在談及大師們對肖邦詮釋風格的不同時,李雲迪說:“普萊特涅夫的演奏是天才式的,很難仿效;阿格裏奇很有魔力,演奏狀態特別隨意,而且她具有拉美人的狂放熱情;帕蒂的第三奏鳴曲是公認的權威,他的演奏感覺親切,音樂性很強;波利尼很謹慎規矩、氣度方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之處,光是欣賞就足夠愉悅了。”

“我記得好像你說過很喜歡魯賓斯坦?”我很奇怪他沒有提到這位鋼琴大師。

“對,我以前說過我很喜歡他,現在仍是,因為他能詮釋音樂不同的內涵,這是公認的。其實我非常喜歡李赫特,我很欣賞他的演奏,在他的演奏當中,我能體會到更多哲學的東西。簡單講,他的演奏滲透力很強,所謂滲透是指當一個樂句產生出來,能夠直接感受到它的意境,這種表現用鋼琴直接傳達出來非常不容易,這需要對鋼琴本身的一種掌控技術,需要對樂曲有來自心靈的理解和溝通,就是說理解樂曲開頭所要傳達的意境,語氣是怎樣的,造型又是怎樣的,就好像衣服的剪裁一樣。”

“剛才你提到演奏家的風格,那麼具體到演奏體現在哪裏?”

“這涉及到一係列的聲音概念,演奏的強弱、輕重、快慢、緩急,感情以及聲音色彩的對比和變化,想象力,還有就是音樂形象,就好像一個劇本有很多角色,每段旋律充當什麼樣的角色,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演奏家的演奏風格。”

“有沒有想過要挑戰以往的音樂大師,去超越他們?”

“這個從來沒想過,因為我相信我對音樂的感覺,我享受音樂,享受音樂的美。我記得有人曾說‘在音樂裏永遠不存在競賽,隻有馬才競賽’,這話很妙。假如總想著要超過別人,和別人去比、去爭,音樂就變得渾濁了,人也變得渾濁,就會喪失自己。我覺得任何人不論做任何事都不應該有攀比心理,這是一個陷阱,而且是自己製造的。我聽過一句話說得很好,很多人都想方設法使自己幸福,但他們實際上所追求的是怎樣使自己比別人幸福。”

2002年2月,世界著名交響樂團之一的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由樂團創建者普萊特涅夫率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兩場“太合之春”交響音樂會,這是該團建立12年來的首次訪華。作為表演嘉賓,李雲迪獲邀與樂團合作演出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這也是他首次在國內與世界一流樂團合作。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作為DG公司的簽約樂團,此次演出更可看作是同門合作。

集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於一身的米哈伊爾·普萊特涅夫(Mikhai Pletnev),是當代樂壇不可多得的音樂全才,精通七國語言。他於1957年4月生於俄羅斯北部,13歲保送莫斯科中心音樂學校,師從季馬金,16歲贏得巴黎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第一名,翌年升讀莫斯科音樂學院,成為鋼琴家弗萊爾的入室弟子;1977年、1978年分別參加第五屆全蘇鋼琴家比賽及第六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均獲首獎;1990年,已有10年指揮經驗的普萊特涅夫創建了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其傑出的指揮才能體現於短短十多年間,將樂團提升為與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齊名的世界頂尖級樂團,被國際媒體和音樂界稱為“音樂史上空前的奇跡”,普萊特涅夫則被稱為“不可思議的指揮家”。

作為一名優秀的鋼琴家,他的鋼琴演奏音色堅實、技藝一流,充滿鮮明的個性與智慧的閃光,英國BBC音樂雜誌評論他的斯卡拉蒂鋼琴奏鳴曲是“最偉大的鋼琴演奏”;他詮釋的李斯特鋼琴作品則展現了他與生俱來的大師風範和奇妙的鋼琴旋風絕技;他彈奏的肖邦作品被評論家譽為“令人驚詫、近乎震撼的演繹”。

此次合作可以看作是“兩代鋼琴天才的對話”,而這兩位同樣以演奏肖邦著稱的鋼琴家聯袂展示肖邦鋼琴協奏曲,無疑又是百年難遇的音樂盛景。

對於這次在北京的演出,國內外音樂界及古典樂迷給予了高度關注。為此,記者在演出之前分別采訪了普萊特涅夫和李雲迪,兩人圍繞著音樂和鋼琴進行了一場不見麵的對話,現摘錄如下:

關於對方

普萊特涅夫:李雲迪很年輕就獲得了肖邦鋼琴比賽的第一名,而且是15年來的第一名,很了不起,我期待著和他的合作。

李雲迪:這是我第一次在自己國家與世界著名樂團,著名鋼琴家、指揮家合作,我感到十分榮幸。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很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很早就知道普萊特涅夫,他是鋼琴家出身,後來又成為指揮家,很了不起。

關於鋼琴演奏

普萊特涅夫:音樂不隻有音符,還要有靈魂與心。鋼琴家可以透過自己的感受喚起記憶,這完全是個人的,而且隻有瞬息,除非他們能賦予藝術性的表達。有人可以正確無誤地彈出所有音符,但是音樂上卻是完全錯誤。我想把鋼琴和我完全融為一體。

李雲迪:普萊特涅夫的演奏極具個性,無論在音色的變化控製還是在樂句的細節處理上,都極富創造力和想象力,他在作品中的表達往往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一首作品,他來彈,第一感覺就是:“哇,還可以這麼彈!”

我覺得普萊特涅夫和其他一些鋼琴家不同,比如有人對波格雷裏奇的詮釋提出過異議,覺得他的演奏完全違背了作品。而普萊特涅夫卻很有邏輯性,他十分尊重原作,同時又能將作品表現得非常有個性和生動。

關於錄音

普萊特涅夫:錄音要注意聲音的均衡,而音樂會則要注意坐在最後麵的聽眾都能聽清楚。錄音的環境不夠自然,當我感覺到麥克風已經不能打擾我後,我就可以開始工作。我會盡量設法可以不要剪接,最理想的情況是從頭到尾的完美演出。

李雲迪:剛剛在DG發行了第一張唱片,所有曲目都是肖邦的獨奏曲。就我現在來講,藝無止境,這張唱片隻能作為我19歲時候的演奏記錄。

關於指揮

普萊特涅夫:當代許多鋼琴家後來都拿起了指揮棒,比如普列文、阿什肯納齊等。對我來說,鋼琴隻是音樂的一部分,指揮卻讓我完全領悟如何扮演鋼琴家的角色。優秀的鋼琴家一定是優秀的作曲家,優秀的鋼琴家必須對樂團了若指掌。

李雲迪:這次和普萊特涅夫合作演奏將會使用他修改的曲譜。他的改動主要是第三樂章的樂隊方麵,增加了樂隊的比重。鋼琴家指揮鋼琴協奏曲,相信能夠配合得更加默契。

萬眾矚目的合作終於在2月3日拉開帷幕。音樂響起,所有聽眾屏氣凝神,甚至連咳嗽一聲也不敢,生性錯失某個細節。

資深樂迷都聽得出李雲迪此次彈奏的肖邦鋼琴協奏曲,與他2001年在獲獎音樂會上的彈奏有所變化,他的表現更顯成熟和自信,使鋼琴樂器本身的表現力與美感得到了充分挖掘。他能夠自由地以無法壓製的熱情和才華點亮音樂的任何部分,奏出開闊的、情感濃烈的、有時接近英雄式的浪漫,這種健康而雄辯式的肖邦既獨具特色,又貼近了作曲家原創的心意。

普萊特涅夫極富魅力的手勢依然完全“指隨意走”,是徹底的即興,但著重細節的挖掘、旋律性和歌唱性,使樂曲的韻律感發揮到極致。他以作曲家的敏銳眼光,適當調節樂曲各聲部的比重,使鋼琴與樂團精確巧妙的銜接渾然天成,即使在樂曲最不和諧、最無調的部分,令他手中的音樂覆蓋在一種特有的氣質之下。

當我和李雲迪回顧這次演出時,他仍舊記憶猶新,他說很珍惜和大師們合作的機會,每次合作都會抱著學習的心態虛心求教,除了共同探討音樂以外,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師們平易謙遜的作風,這使他了解到音樂的境界以及音樂家的境界。

“我很高興能夠和一些樂團合作,”他對我說,“我不會太在乎合作的樂團是否知名,最重要是看指揮,我希望指揮能配合和支持我的理解來詮釋樂曲。當然,藝術沒有絕對標準,成功地演繹需要演奏家、指揮以及樂團之間相互磨合達到一種默契。一般來講,鋼琴協奏曲中鋼琴演奏者對作品的理念,對整個樂曲的詮釋起著決定作用,假如演奏者與指揮的理解不同,通常指揮會向演奏家作一定的妥協。很慶幸,與我合作過的指揮都很了解我想要什麼。”

結束了2月的演出,李雲迪回到漢諾威享受輕鬆的校園生活,每天專心練琴、聽唱片、研究他的音樂。他非常珍惜這種寧靜的孤獨,無論於他還是音樂都是一種很好的梳理和反省。

“有沒有想過如果不彈鋼琴,你會做什麼工作?”有一次,我這樣問他。

“音樂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最好的表現方式和傳遞方式,我從來沒有想過假如不彈鋼琴會做什麼,我覺得連這種想象本身都是對鋼琴的一種背叛。”

我並不想說李雲迪很超脫,他已無須刻意而為,他是一個自轉的輪。

既然音樂是鋼琴家最好的傳遞方式,那麼自然少不了傳遞的途徑。2002年,李雲迪繼簽約德國DG唱片公司後又簽訂了一份重要合約,標誌著他進入了國際商業演出的主流。他與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家管理公司簽訂了演出合約,成為首位由公司總裁維福親自擔任其全球經紀人的中國鋼琴家,這位曾經成功地將無數藝術家推上國際舞台的著名經紀人說:“毫無疑問,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將成為繼小澤征爾後又一位征服世界的亞洲人。”

哥倫比亞經紀公司以其獨到的藝術眼光和推廣能力舉世聞名,旗下的藝術家有已故指揮界泰鬥卡拉揚,當今最具聲望的指揮大師詹姆斯·列文、小澤征爾,上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大師霍洛維茲、阿格裏奇,小提琴家肯尼迪等,所代理的樂團有柏林愛樂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等世界一流樂團。

這份合約意味著李雲迪從此踏上了職業演奏家的道路,他將在世界各地的著名音樂廳舉辦音樂會,也將有更多機會與一流的樂團和音樂大師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