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迪具有非凡的音樂理解力和演奏技巧,擅長用自然的手法處理每一個音符。在第一樂章裏,反複的呈示部彈奏得相當漂亮,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重複。從音樂方麵來說,他具有所有鋼琴家的優點和天分;從技巧上說,他融會了所有鋼琴家的演奏技巧。
2.《降E大調波蘭舞曲》(作品第22號),曲長:5′01″
是肖邦早期的波蘭舞曲中最成熟、最大型的一首,是音樂會體裁的作品,因此音樂會演奏用的性質表現得很明顯。從整個音樂性、戲劇構思原則來說都與肖邦的協奏曲相近,從其民間節日氣氛,燦爛的技巧性,回旋曲的架構,充滿力量、富於發展尾聲等特點來看,很容易把它當作套曲作品的末樂章。於是,肖邦作完此曲的幾年後又補寫了一個寧靜抒情的引子,充當協奏曲的中間樂章,然後放在一起發表,題為:《前有平穩的行板的華麗大波蘭舞曲》。因此,這首樂曲分為流暢的行板和波蘭舞曲兩部分,行板部分令人想起悠閑安靜、光芒四射的湖,輕快的小舟滑行在透明平靜的湖麵上,偶爾有岸邊的倒影,然後小舟又繼續滑行。
這是李雲迪在肖邦大賽上獲得“波蘭舞曲最佳演奏獎”的曲子,也是他最鍾愛的作品之一。他的演繹具有獨特的個性,一聽就知道是“李雲迪式”的,而不是被無數普通版本所淹沒的泛泛之音。
3.《a小調練習曲》(作品第10號之2),曲長:1′27″
肖邦的練習曲將技術上的難度與優美的性質結合起來,產生所謂“顫動的音樂圖畫”,從表麵堂皇的技術性樂曲變為真正藝術性的作品。他的練習曲具有鮮明的創作思想以及豐富獨創的藝術形象,即使從純鋼琴技術的角度來看,這些練習曲也是無可比擬的。尼克斯評價其“健康而又新鮮,又像是沐浴在夢中所見的哀調之中”。肖邦共寫了兩組練習曲,每組12首,另外兩首則是為演出而作。
這首a小調是半音階技巧練習曲,主要針對右手最弱的四、五兩指的訓練,也是為旋律、和聲、節奏以及情緒表現用的練習曲。有陰鬱、微妙的纖細心理表現蘊含其中,快板,三段體,中段轉為F大調,第三段為第一段之反複。
這是一首不動聲色的曲子,其演奏需要的技巧要求十分嚴格,雖然聽上去絲毫感覺不到技巧的高深,卻讓人深深體會什麼叫技術完全為音樂服務。
樂評稱:李雲迪的彈奏,讓人從清脆圓潤的音流裏感受到心醉的美。
4.《降G大調練習曲》(作品第10號之5),曲長:1′43″
也稱《黑鍵練習曲》,此曲要求右手隻限於彈奏鋼琴的黑鍵,左手和弦支持。樂曲充滿幽默、天真、近乎孩子氣的歡躍,常使聽者為之神往。
李雲迪對該曲的詮釋秀麗而輕盈,優雅而生動,讓人眼前一亮。
5.《a小調練習曲》(作品第25號之11),曲長:3′46″
被稱為《冬天的旋風》,在短短四個小節引子後,“旋風”般的華彩開始,充滿陰沉嚴峻的氣勢,這是一個突如其來的轉折,使進行曲式的主題給人以特別強烈的印象。彪羅說在這首練習曲裏,肖邦消除了鋼琴曲與管弦樂之間的界限。
評論稱:最能體現李雲迪特質的當屬幾首練習曲,肖邦那種融艱深的技法教學和精致的藝術為一體的感受被他演繹得酣暢淋漓。
6.《降b小調夜曲》(作品第9號之1),曲長:5′48″
肖邦天性敏感、多情、富於幻想,因此夜曲的曲式極易發揮他浪漫主義的抒情才華,他本人也很喜歡這種體裁。肖邦的夜曲突破了費爾德創造的體裁樸素的牧歌形態,增添了熱情、戲劇性、悲劇性的氣息,使之更壯麗,並以全新的浪漫主義鋼琴音樂語彙,使這一體裁臻於完美境界。
《降b小調夜曲》為甚緩板,三段體,中段由八度音奏出降D大調。尼爾斯評價:充滿了夢中飽滿的甜蜜快樂,那是把黃昏、夜的寂靜,以及這產生的一切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溫暖如夢境中最甜美的花香陣陣飄來。
李雲迪在演奏中顯示了自己獨特的音色,準確抓住了音樂的內涵。他的演奏在靜謐遐想的主導情緒中突出了更多的對比性,非常具有個人風格。
7.明朗的、田園風的《降E大調夜曲》(作品第9號之2),曲長:4′25″
作於1803—1831年。這時期,年輕的肖邦來到充滿藝術情調和浪漫氣息的巴黎,對愛情滿懷憧憬,所以樂曲明朗而熱情。
回旋曲式,行板在左手伴奏下,右手在裝飾音中始終保持華彩詠唱。哈涅卡認為此曲應為“純粹的觸鍵”。這是肖邦夜曲中最明朗的一首,沒有強烈的對比,沒有惶恐和怨訴。音樂形象的變化發展也沒有超出安寧抒情的氛圍,它將美麗的夜色、凝神的沉思、熱烈的愛情表白糅合在一起,有著靜觀的詩意。
李雲迪將這首清澈流暢的夜曲詮釋得相當漂亮,將鋼琴的歌唱性及夜曲的旋律性恰到好處地發揮出來,他指下的肖邦音樂呈現出一種朦朧甜美的、大自然夜景的意境。
8.《升F大調夜曲》(作品第15號之2),曲長:3′35″
是一首非常美的夜曲,尼克斯評價:外界溫暖的光滲透到心裏,裝飾的華彩音像蜘蛛絲似的飄然而舞。第一段為甜蜜的回憶,中段為不安的情緒,但陽光並不失去其溫暖,反而穩住了沉著的情緒,像是夏日遙遠的天空,一道彩霧慢慢地消失。
李雲迪曾說:“如果過分強調每一個樂段的旋律性與歌唱性,又可能將作品變成一堆精致的碎片。”這首樂曲的演繹突出了他這種理念,收放自如的表現力源自對作品精準的認識。
外界評論李雲迪演奏的三首夜曲“彈得像被洗過似的一塵不染,音色仿佛絲綢般光滑柔軟”。
9.《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作品第66號),曲長:4′59″
肖邦一共作有四首即興曲,哈涅卡說:肖邦的即興曲是在自由性中有一貫的形式,看似自由、獨特,卻可以感受到構成上的嚴密。四首中膾炙人口者是第一號與第四號,最具即興要素的是第二號。
升c小調即興曲作於1834年,在遺作中發現,肖邦之所以沒有發表該作品,是因為該曲的第一主題與莫舍列斯的《降E大調即興曲》第一主題很像,容易產生剽竊之嫌。
第一段是激動的快板,左右手音型急速交合產生的幻想,從織體上來說是一種手指練習曲;中段為肖邦最優秀的明朗如歌的抒情篇章之一,意味深長、溫存迷人,旋律的發展也特別流暢,緊接著重複第一段,但更加激越強烈,然後趨於平息;尾聲為中段旋律在低音部的反複,安詳如歌的主題醞釀出一種餘韻嫋嫋的效果。
這首曲子曾被無數人演奏,李雲迪自己也很喜歡彈它。整個曲子一氣嗬成,透著清晰可觸的激切情緒。
評論稱:能被演奏得那樣光彩照人,活力四射是不多見的。可以說是整張唱片中彈得最浪漫張狂、率性而為的,以此曲為鎮尾之作,預示著李雲迪將來的藝術走向。
對於李雲迪這張《肖邦精選》,外界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愛樂》雜誌總體評價:
這張唱片帶有回歸主流肖邦的意味,沒有革命性的突破,不過,即使用挑剔的耳朵細細地聽,這張CD也相當精彩。總體來說,這是一張個性內斂、符合大眾口味,但又具專業頂尖水準的唱片。
《留聲機》:一張完美的亮相大碟向世人介紹了一位罕見的“鋼琴詩人”。
《時代周刊》:重要的是他非凡的詩人天賦與音樂結構的緊密融合……
《唱片論壇》:他具有明星的氣質……
音樂評論家Mckellar評價:
肖邦的音樂世界裏有了齊默爾曼與基辛的繼承人,年輕的李雲迪具有一切能把肖邦詮釋得極好的特征,這裏包括了需要用來表達音樂的好技巧和高度音樂敏感力、洞悉力,一個如此年輕的鋼琴家就已經具備了這些素質是不尋常的。
這是一個直接自然的肖邦詮釋,沒有不當的個人色彩,沒有不當的波動,也沒有不當的節奏而扭曲了肖邦的音樂。李雲迪抓住了要點,直截了當地進入音樂,所彈奏的音符是感性的,完成了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感情,他不以展現技巧為目的,而使技巧成為工具,第三奏鳴曲的末樂章以及大波蘭舞曲即是例子。
李雲迪的肖邦集美與浪漫、歌唱性於一體,這是從別的鋼琴家那裏聽不到的。
為了推廣《肖邦精選》的發行,DG公司運用了在古典音樂界比較少見的宣傳手法:舉行發布會,做簽售,甚至現場演奏。對此,許多人產生了質疑,認為以“偶像明星”的手法包裝音樂家不適合古典音樂這樣嚴肅的藝術。
對此,李雲迪當時回答:“古典音樂的銷量取決於藝術成就,而不是宣傳效果,不管包裝與否,沒實力不行。唱片公司為推廣唱片,給我安排許多宣傳活動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和接受古典音樂,因此隻要不影響我的學習和演奏,我一般很樂意配合。”
當我今天再問同樣的問題時,他這樣說:“古典音樂唱片的境遇一直不景氣,公司當初的宣傳也是為了確保銷量。我前兩張專輯的確動用了龐大的宣傳力量造勢,比如安排在香港某個大商城彈奏價值800萬的水晶鋼琴,在市中心大廣場上麵對上千人演奏。剛開始我全力配合,以為通過這種宣傳能使更多的人喜歡古典音樂,可後來就開始厭倦這種嘈雜的商業活動,這不是我想要的。能推動古典音樂的隻有古典音樂,不是充滿噱頭的宣傳炒作,藝術的純粹也在於此,因此應該‘讓音樂開口,其他都閉嘴’。所以從第三張專輯開始,我的態度很明確,盡量避免參加這類宣傳,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自己的音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