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初戀肖邦(1 / 3)

“音樂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最好的表現方式和傳遞方式,我從來沒有想過假如不彈鋼琴會做什麼,我覺得連這種想象本身都是對鋼琴的一種背叛。”

我並不想說李雲迪很超脫,他已無須刻意而為,他是一個自轉的輪。

李雲迪:唱片(《肖邦精選》)是在德國柏林市郊一個錄音室完成的,當時覺得那些專業錄音設備和製作原理很神奇。

普萊特涅夫:音樂不隻有音符,還要有靈魂與心。有人可以正確無誤地彈出所有音符,但在音樂上卻是完全錯誤的。

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家管理公司總裁維福:“毫無疑問,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將成為繼小澤征爾後又一位征服世界的亞洲人。”

李雲迪11歲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鐳射激光唱片,也就是CD。當時鐳射音響在國內剛開始售賣,隻有少數人家才消費得起。有一次張小魯帶兒子到朋友家做客,第一次見到鐳射激光音響和唱片,優美的音質和奇特的播放形式讓李雲迪深深著迷。雖然根本買不起音響,可是為了安慰兒子,張小魯狠心花了100塊買了張CD,是阿勞的鋼琴曲集,至今她還記得李雲迪將CD舉在手上,興高采烈地說:“將來我也要出一張這樣的激光唱片!”

2001年12月5日,李雲迪兒時的無心之言終於實現了,他的首張古典音樂唱片《肖邦精選》終於問世。在專輯裏,他充分發揮了肖邦鋼琴比賽金獎得主的精湛技巧,配合高水準的錄音技術,使這張唱片成為DG旗下黃標品牌的又一經典。

當我與李雲迪見麵時,他這樣評價自己的首張專輯:

“專輯裏的曲目都是我自己選擇的,當時年齡還小,所以沒有太多經驗,思考的空間也有限,基本可以說是肖邦大賽的一個延續。這張唱片中我個人的想法很少,隻在考慮給聽眾什麼樣的音樂,所以自我滿足感沒有那麼強烈。現在出唱片我就特別注重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未必都是唱片公司想要的,但一定都是我自己想要的,這需要對藝術堅定的信心和堅持。”

“DG唱片公司的確給了你最大的肯定和信任。”

“是的。像DG這樣的老牌古典唱片公司除了首先考慮唱片的商業價值,還很注重聲譽,這個無形資本不是單靠銷量來決定的,必然要體現唱片的藝術價值。唱片公司很尊重我個人的意見,這種尊重也是經過前兩張唱片的考驗,所以現在我在唱片公司有很大的自由空間。”

“你錄一張專輯通常需要多長時間?”

“單曲通常要三天,一天大概三個小時,基本上我不喜歡太久,在我準備好的情況下,到位的彈奏一天中隻有一次。因為音樂靈感很難捕捉,靈感到了也是彈奏的最佳時機,唱片公司後來也接受了我這種錄製的方式,逐漸與我達成了默契。”

“我們回到你的首張專輯《肖邦精選》,盡管現在你不太滿意自己當初的表現,但這張專輯卻獲得了成功。你在錄製該唱片的時候,是怎樣一個情形?”

“唱片是在德國柏林市郊一個錄音室完成的,當時覺得那些專業錄音設備和製作原理很神奇,”說到這裏,李雲迪似乎來了情緒,看得出他對電子機械的興趣非常濃厚,“你想想,把聲音信號變成電信號,然後通過信號放大、調頻、組合音響的均衡、人工混響等等技術的合成,一張唱片就誕生了,我覺得這很奇妙,雖然有人說唱片是‘罐頭裏的音樂’,但製作這個‘罐頭’的過程相當有趣。而且在錄音棚裏的感覺很平和,有時間去推敲自己的音樂以求完美,這和現場演奏完全不同。”

“你聽自己的唱片是什麼感覺?”

“基本上我很少聽自己的唱片,因為我不想我對音樂的表現產生出一種固定模式,據我所知大部分鋼琴演奏家似乎都是這樣,當然我不是刻意效仿他們這樣做。我想要的是一種對音樂的原始衝動,聽唱片可能會妨礙我這種感覺,我喜歡在不斷的演奏裏即興獲得一些新的靈感,那是一種很美妙的感覺。”

我看過李雲迪錄製這張唱片的影像資料,印象最深的是他臉上乖順的笑容。他到達錄音室的時候,工作人員剛開始調試設備,於是他默默地站在製作人克裏斯托弗·阿爾德的身後,好奇地觀察他們所做的一切。當阿爾德回頭突然發現他的時候,李雲迪做了個小小的鬼臉,非常孩子氣。緊張的錄音工作便在笑聲中開始了。

鏡頭始終追隨著李雲迪,這讓他有些不自在,可是一旦坐在鋼琴前麵開始彈奏,他就一掃拘謹,整個人立刻顯出一種氣勢,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在他的世界裏了。

DG動用了歐洲最傑出的錄音技術力量打造這張專輯,首次與李雲迪合作的阿爾德便是公司首席唱片製作人,足可見DG對這位新人的嬌寵。

“錄製工作非常順利,李是位很棒的年輕人,很可愛,和他合作起來非常愉快。”阿爾德這樣說,“李在音樂中的表現是傑出的,雖然隻有19歲,但可以與任何比他年長的人媲美……他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模仿。演奏肖邦作品時要追求旋律的自由奔放,但同時肖邦作品的結構非常清晰,如果掌握不好節奏便會偏離整體,所以必須用一種嚴謹的方式去演奏,但旋律還是需要通過雙手來展現,這很難把握。但在他來說不成問題,更難得的是他的演奏還擁有歌唱般的音色。李是一個非常認真,非常追求完美的人,有時他會說‘這些我在現場演奏可以做到,但現在我還沒達到最佳狀態’,顯然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效果,他也完全有能力通過他的演奏技巧來完成它。”

這張萬眾期待的唱片一經問世便暢銷全球。在日本發行短短幾周內,銷量竟然突破10萬張,並迅速向20萬張挺進,創造了當年日本古典唱片的銷售奇跡。在日本宣傳期間,李雲迪被安排和與他長相相像的日劇明星木村拓哉見麵,日本NHK電視台更是破天荒為此製作了兩次特輯。

港台亦趨之若鶩。12月9日,專輯在香港首發,第一天便超越金唱片銷量,打破香港有史以來古典音樂的唱片銷售紀錄;銷售10天便超過三萬張,創香港古典唱片發行曆史的最高紀錄;同年,這張專輯獲得IFPI香港唱片銷量發行白金大獎。《肖邦精選》在台灣同樣成為焦點,台灣媒體稱李雲迪是“新世紀的華人之光”。

一直以來,盜版的猖獗使原本一蹶不振的古典音樂唱片市場更顯蕭條,李雲迪的唱片卻能創造這樣的銷售紀錄,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DG唱片公司副總裁佛瑞德·霍爾斯特稱:“首張專輯的成功證明了我們的眼光和李雲迪的演奏實力。”

2001年12月19日,李雲迪在北京舉行了首張專輯的中國內地首發式,引來了近百名中外記者及音樂界知名人士的捧場,他當場宣布:每售出一張唱片,將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贈四塊錢。

《肖邦精選》共收錄了肖邦的九首曲目,DG編號:471 479-2.在唱片的介紹文章中這樣寫道:

今年9月,李雲迪在柏林知名的Teldec Studio灌錄他的首張專輯,曲目包括最動人的練習曲與夜曲及第三號鋼琴奏鳴曲、波蘭舞曲、幻想即興曲。李雲迪無懈可擊的技巧當然毋庸置疑,難得的是他精準地運用彈性速度,還有對肖邦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完美詮釋出這些經典的鋼琴曲目裏深邃的詩意,以及不朽的浪漫精神。

1.《b小調第三鋼琴奏鳴曲》(作品第58號),曲長:26′27″

基本情調是明朗的抒情,予人以積極、樂觀的美好情感。共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很富於對比性。主部是肖邦特有的剛毅果斷的形象,激昂的“呼聲”與嚴峻有力的進行曲交替出現;繼而,連接部幾個不大的主題帶來苦痛和心慌意亂的形象,與副部旋律形成強烈對比,因此在柔和的“夜曲式”琶音伴奏背景下,副部真摯如歌的旋律尤為動人,它從溫柔嫵媚發展為熱烈衝動,最後變為明朗的夢幻;優美動人的結束部則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

肖邦在快板樂章使用了抒情的手法來解決戲劇性的衝突。第一部分帶著陰沉甚至不祥的色彩,把主部的語調加以發展;第二部分比較明朗,再現部的副部保持著抒情色調,但變得比較熱情;結尾處,喜悅的心情和力度急速增長,最後是幾個響亮的、凱旋的和弦,這個簡短的結尾預告了末樂章豪邁樂觀的尾聲。

諧謔樂章中,諧謔曲的頭尾兩端均勻、輕盈、快速地進行,好像眼前閃過一些虛無縹緲的形象;中段是肖邦音樂中一個最獨出心裁的範例,嚴謹質樸、聖詠般的和聲,柔和真摯的內聲部與莊嚴寬闊的基本旋律相呼應,表達了一種凝神沉思的心緒,然後出現了“號角般的”八度,增添了一些惴惴不安,但立刻又恢複了寧靜沉思的氣氛,這段天才的音樂中,肖邦以非常含蓄的表現手法表達了極為深刻的情感意境,刻畫了人在大自然懷抱中的崇高與靜謐;廣板描寫的是另一組明朗浪漫的形象:第一主題以清晰的旋律線條和樸實素淨的伴奏形成崇高、純潔、靜穆、莊嚴的化身,歌唱性與宣敘調性相結合的旋律表現力由勻整的幾乎像進行曲一般清晰的伴奏襯托出來。

末樂章開始,幾個威風凜凜、號召性的和弦小節打破了安詳抒情的氣氛,給三個主題的出現作了準備。第一主題激昂又堅決,節奏平穩堅定,音調雄壯有力,但稍帶有驚惶不安的色彩,起初鎮靜沉著,可是馬上變得精神奕奕,織體也變得錯綜複雜起來,此主題也是奏鳴曲最有戲劇性的音樂形象;第二主題莊嚴巍峨、歡樂鼓舞;第三主題則具有輕盈的諧謔曲風味。三個主題所陳述的音樂形象中有奏鳴曲因素,可是肖邦卻用浪漫自由的手法來處理回旋曲的古典結構。結尾是光彩奪目、歡度勝利的大調性結尾,好像震撼山嶽的歡呼聲一般。

第三奏鳴曲是肖邦最具專業性質的正式作品,聽得出李雲迪在彈奏時所耗費的內力、心智、本能和專注精神。他注重的是平衡感,體現在作品的整體樂思之重與飄逸的零碎細節之輕、極為流暢的旋律推進與講究中斷和轉折的和聲設計之間的那份平衡感。最難得的是他的演奏織體非常清晰,那種平穩自信的氣質和在結構上所創造的驚人的透明感,以及華麗大膽的技巧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但技巧不是主要的,他的演奏讓人著迷之處在於他濃重的浪漫氣質以及傳達出的作品精髓,即音樂的靈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