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親吻你的腳,你就會成為出色的足球運動員,親吻你的頭,你就會智慧無窮。他是上帝的寵兒,上帝吻遍了他的全身,他的全身都充滿了音樂。
NHK交響樂團是日本最傑出的樂團,也是世界十大交響樂團之一,堪與歐美樂團相媲美。
魯賓斯坦:我給聽眾演奏的時候,考慮的不僅僅是他們想聽些什麼,而是我應該給聽眾演奏些什麼。
阿勞:如果你認為你所要表現的風格是獨特的,那麼就不必去考慮它是不是能夠取悅於別人,是不是能夠引起共鳴。
一
偉大的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有一段描述:“尼古拉·羅斯托夫賭場失意,沮喪地回到家裏。他聽見妹妹娜塔莎在唱歌。他忘記了一切,自己也不知不覺地和著那迷人的三度音唱起來。‘啊!上帝,多麼美啊!是我賦予的嗎?多麼幸福啊!’他在心裏想;而這三度音的顫動在他的心靈中喚起了所有最美好、最清純的東西。與這種超人的感覺相比,他的輸錢與他的承諾又算得了什麼!……瘋狂!一個人可以去殺人,去偷盜,卻仍舊是幸福的。”這段關於音樂的描述或許有些極端,卻證明了音樂無形的力量足以點燃情緒最狂烈的一麵。
2001年,麵對各大音樂廳的演出邀約,李雲迪毫不吝嗇地將他的音樂傳遞給世界各地的觀眾,在瞬間用旋律逮住人們的耳朵,讓情感世界震撼在每個音符的跳動中。他喜歡音樂的這種力量。
1月初,李雲迪向媒體宣布今後不再參加任何形式的鋼琴比賽,引起一片嘩然。
但昭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個決定並不是盲目的,肖邦大賽評委會主席雅辛斯基當時就建議他這麼做。其實比賽的功能之一就是把選手介紹給世界,獲得了這樣的大獎,世界已給予了強烈關注。而且從賽事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來看,隻有同等,沒有更高的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比賽的目的已經達到。現在,媒體、經紀人、出版商、樂團、劇院等這些重要機構都主動與他聯係,通往世界音樂舞台的大門已經打開。能不能發揚光大,就看他是否能沿著正確的道路走下去。”
3月7日,李雲迪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音樂大廳舉行了俄羅斯巡演的首場演出。直到開場前五分鍾的鈴聲響過,音樂廳門口仍有人等候退票。
當晚,觀眾欣賞了李雲迪帶來的肖邦四首諧謔曲,或激昂強烈,或浪漫甜蜜,或熱情神秘,或華麗明朗,而李斯特的《b小調奏鳴曲》則展現了這位鋼琴天才更多的技巧和他對音樂更深層次的理解。最後,在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的伴奏下,李雲迪演奏了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令每一位聽眾為之傾倒。四次謝幕後,他又加演了肖邦的《圓舞曲》和《瑪祖卡舞曲》。
俄羅斯肖邦協會副主席亞曆山大·羅夫對演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李的彈奏手法細膩,深刻理解了肖邦作品的精髓。盡管他還年輕,卻不乏藝術大師的風範,我相信隻要他繼續努力,一定能成為世界級的音樂大師。”
旅居俄羅斯的華人音樂家左貞觀在音樂會後說:“看過李雲迪的演奏,我幾天來一直處於興奮之中,他對肖邦作品的理解有如此獨到之處很難得。音樂無國界,我不僅為中國人感到驕傲,也為世界鋼琴界出現這樣有才華的青年鋼琴家感到振奮。”
3月10日,在“歡迎李雲迪來莫斯科訪問演出”的記者招待會上,他談到了對莫斯科的印象:“這裏的自然景色很美,建築也很漂亮。俄羅斯觀眾對音樂的理解力很強,在這裏演出有種親切感,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來莫斯科演出。”招待會後,他即刻啟程趕往聖彼得堡,在那裏舉辦為期兩天的音樂會。
18世紀末修繕的冬宮音樂廳,坐落於聞名於世的聖彼得堡冬宮內,在俄羅斯人眼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俄羅斯民族曆史與文化傳統的象征。作為第一位應邀在此演出的華人鋼琴藝術家,李雲迪與聖彼得堡室內樂團合作的音樂,使現場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到“古典”最優美的表情。
“一上台,就帶來一種異樣的‘靈動感’,他的演奏冷靜、理智又不乏激情,非常注重節奏的統一和結構的完整。”當地評論稱。
俄羅斯音樂評論家說:“他的聲音是天外來音。”
聖彼得堡的一位官員在首場演出後,激動地說:“上帝親吻你的腳,你就會成為出色的足球運動員,親吻你的頭,你就會智慧無窮。李是上帝的寵兒,上帝吻遍了他的全身,他的全身都充滿了音樂。”
4月,李雲迪在上海大劇院舉辦音樂會,這也是繼阿什肯納齊、傅聰之後,上海大劇院建院以來舉辦的第三場鋼琴獨奏音樂會。整台音樂會典雅完整,富有詩意,李雲迪以幹淨利落的演奏和對肖邦作品的精確演繹,令中外聽眾過了一把“肖邦癮”。
劇院經理說:“肖邦在每一位學鋼琴者的心目中都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李雲迪獲得肖邦大賽金獎是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而他今晚的演出無疑向國人展示了金獎得主的風采。”
有觀眾看完演出後說:“從第一個樂音開始,這個剛滿18歲的青年就顯示出他已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生手,儼然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他出手之沉著、氣息之貫通和結構把握之穩健,以他的年紀衡量都堪稱出奇。從演奏技術角度說,他的完善和熟稔當然不在話下,最挑剔的耳朵也不得不承認,李雲迪的手下功夫確實了得。”
對於演奏會,李雲迪說:“和觀眾的現場交流,使我有了更多的演奏實踐,可以做不同演奏風格的嚐試,因為之前沒有那麼多演出機會,也就不敢冒險將自己對作品新的理解演繹給大家。現在有很多的演奏機會,可以促進我不停地反省自己的音樂,更好地調整自己,這也是一種學習。音樂是要發自內心最自然的流露,不能夠太做作,但同時要在自然裏麵挖掘作曲家對這個曲子的要求和表達,這可以說是我對音樂的一種理念。”
“你在舞台的實踐中,是否有出錯的時候?”當我這樣問時,他思考片刻,然後說:“我記得有句話說‘什麼都不做的人才不會犯錯誤’。首先要確保平時大量的彈奏質量,這是一個最起碼的基礎,而在舞台上演奏則盡可能要把風險降到最低。其實,擁有較好的音樂天賦和舞台表現力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將來,還要涉及到其他更重要的學習,比如激情的天分、發達的樂感、靈感的閃光、睿智的頭腦、精神的追求、興趣品位等等,還包括由此產生出來的一切不確定因素,這取決於音樂家自身學習的能力和質量,還有就是悟性。”
接下來,李雲迪開始了首次日本九場獨奏音樂會巡演,演出城市包括東京、大阪、名古屋、劄幌、京都等。在日本,李雲迪是絕對的巨星,凡是即將涉足的城市,在他來之前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鋪天蓋地的演出海報,甚至連他自己也很詫異,日本人的熱情到底源自對古典音樂的欣賞,還是純粹的偶像崇拜。
“你一共在日本進行了三次頗具規模的巡演,每次都極為轟動。”采訪中,我禁不住問,“你在日本一直保持著相當的人氣,音樂會一票難求。2005年,你還上了他們最權威的時事雜誌《AERA》封麵,據我所知這個雜誌在日本相當於紐約的《時代周刊》,而且你是至今為止繼多明戈之後第二個上封麵的藝術家,可見你在日本的威信和受歡迎的程度。你怎麼看待日本,怎麼看待你在日本如此受歡迎?”
“我很高興受到樂迷的喜愛,日本也是我巡演最多的國家之一。日本可以說是最熱衷古典音樂的東方國家,日本人也相當嚴謹,很勤懇,做事很有條理,但這容易導致古板,缺乏一些想象力,因此日本比較出理工型的人才;其次,他們是很善於模仿的民族,這點在他們迅速接納西方文化就可以看出來,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接受了古典音樂;再者,日本人較追求高檔、高層次的東西,這也包括‘藝術’,當時因為我獲得了肖邦大賽這個公認最頂級賽事的大獎,因此他們一開始就對我有一種口碑的認定;另外我覺得他們喜歡我還因為外表關係,雖然他們覺得我長得比較像他們一個明星,但後來是通過我的音樂和我對藝術的感覺,更近地了解了我。第一次巡演很成功,我得到了我的全部觀眾。”
“你曾在日本最負盛名的NHK音樂廳和著名的NHK交響樂團合作舉辦音樂會,可以想象一定非常轟動。”
“NHK交響樂團創建於1926年,是全日本最傑出的樂團,也是世界十大交響樂團之一,全團人員共128名,每年平均演出140場左右。樂團擁有充實的演奏能力,合奏效果也十分完美,堪與歐美的樂團相媲美。”
“你十分了解與你合作的交響樂團,這是不是能幫助你盡快進入合作的角色?”
“這當然有必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具體合作演出來增加了解,建立信任。”
“日本的樂迷很瘋狂吧?”
世界十大交響樂團
1.德累斯頓國立交響樂團(德國)世界上最古老的交響樂團,成立於1548年。最擅長歌劇演奏。
2.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奧地利)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的象征性樂團。特點是不設常任指揮,所謂鐵打的樂團流水的指揮。演奏風格典雅莊重,弦樂音色華麗優美。
3.紐約愛樂管弦樂團(美國)美國最早的交響樂團,創立於1842年。演出頻繁,擁有眾多優秀的演奏家。
4.波士頓交響樂團(美國)創立於1881年。是現今美國最具貴族氣息的樂團。在指揮家小澤征爾和戴維斯的率領下,灌錄了大量唱片傑作。他們演奏的中國樂曲《二泉映月》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
5.柏林愛樂管弦樂團(德國)成立於1882年。1955年之後,卡拉揚接任終身常任指揮。特色是合奏技能精彩絕倫,反應能力超級優異,無愧於當今世界各交響樂團的老大之稱。
6.捷克愛樂管弦樂團(捷克)組建於1894年,獨立於1901年。1950年之後,開始擁有世界聲譽。尤以演奏德沃夏克的音樂為其最高成就。
7.費城管弦樂團(美國)創立於1900年。常年活躍在廣播與唱片錄音界,以輝煌的音響和多彩的音色聞名於世,被譽為“費城音響”。精英薈萃,在美國冠蓋群雄,堪稱為20世紀世界性的“超級交響樂團”。
8.多倫多交響樂團(加拿大)創建於1908年。現有團員95名,演奏富有朝氣,音色明亮華麗。
9.列寧格勒愛樂交響樂團(俄羅斯)俄國曆史最悠久、實力最強的管弦樂團。起源於18世紀的聖彼得堡宮廷樂團。演奏風格充滿激情,富有力度,合奏具有俄國式的洗練。尤其擅長演繹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
10.日本廣播(NHK)交響樂團(日本)前身是1926年組建的“新交響樂團”,後改稱日本交響樂團。1951年隸屬於日本廣播協會(NHK),改為現名。是日本最傑出的樂團,全團人員128名,每年平均演出140場左右。弦樂部分特別突出,合奏效果十分完美。
“NHK音樂廳能容納3000多名觀眾,我記得我進入音樂廳之前,大批觀眾已經在後台入口等候了,演出結束時,他們又在門口一直等我。”
“有沒有被他們的尖叫聲嚇壞?”
“這方麵我倒還沒有特別的想法。”說到這裏,他靦腆起來。
“其實你骨子裏是一個羞澀的人。”
“比較吧,因為做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或者說得大一些做藝術,需要最大限度的個人空間,需要孤獨和寧靜。”
“你在上台演奏前會去想觀眾的反應嗎?”
“每場演奏我會想我該做什麼、怎麼做,不會去考慮結果會怎樣,但會猜測觀眾的反應,有一種期待感,這是不可避免的,不過一走上舞台腦子裏就隻有音樂了,隻有演奏結束的那一刻,我才能證實自己是否擁有這批觀眾,和他們是否有強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