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由盛轉衰,乾隆末年已見征兆,而真正進入衰世,則從鴉片戰爭前後開始。大清王朝進入衰世,中國曆史也進入近代(1840~1911年)。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英帝國主義者發動了蓄謀已久的掠奪性侵略,這對中國社會的改革,起了“不自覺的工具”(馬克思語)的作用。從此以後,晚清的社會便發生了本質的變革。從太平天國革命,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都與曆朝曆代的朝政改革不同,曆史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社會思潮和文化結構都和過去不同了。

中國近代史上每一次變革,每一次事件都出現了一大批仁人誌士。林則徐赴廣州禁煙、虎門銷煙,是一次轟動全世界的壯舉。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關天培喋血虎門,更是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敢於鬥爭的英勇氣概。

洪秀全的金四起義,表明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從此揭開了序幕。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的傑出領袖,如洪秀全、石達開、李秀成等永遠載入史冊。

“戊戌變法”是一次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的維新變法運動,運動中傑出領導人物康有為、梁啟超以及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他們是中國近代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精英。

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內部洋務派官僚以“自強”和“求富”為標榜,在軍事、政治、經濟、文教及外交等方麵展開了一係列革新運動,史稱“洋務運動”。它是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碰撞後的第一次大規模的反應,它使中華文明開始具體地進入到一切學習西方的運動,改變了中華文明幾年來封閉的格局,並使之麵向世界、彙入世界文明的大潮中。“洋務運動”中的代表人物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盛宣懷等在中國近代史上也自有其不可抹煞的功績。

偉大革命先驅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專製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製製度,在這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中,湧現了成千上萬的革命誌士,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秋瑾等等,他們的名字將永垂青史,永遠是國人所崇仰、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