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天培(1781—1841),清末將領,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行伍出身。1934年(道光十四年)任廣東水師提督。1839年支持林則徐實行禁煙政策,操練水師,修築炮台,多次擊退英軍進攻。1841年2月英軍進攻虎門時,在靖遠炮台孤軍奮戰,英勇戰死。著有《籌海初集》。

關天培雖是武將,但幼年時曾熟讀經史,因而很注意習文。他所上奏章公文,必親自動手寫稿。

當時,正值英國殖民者大量向我國販運鴉片,企圖以此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而原廣東海關和水師又腐敗不堪,炮台失修,武備廢弛,貪汙賄賂成風。因而道光提升關天培為廣東水師提督,命他整頓廣東水師軍務。就在關天培就任前,英國軍艦公然違抗清政府的法令,闖入內河,直抵黃浦,英國赤裸裸的侵略行徑暴露無遺。關天培到任以後,為了整頓和加強海防,不辭勞苦,身體力行。他對虎門進行了實地考察,指出虎門乃戰略防守要塞,必須重點設防。為此,他製定了增建改建炮台、擴充編製、加強訓練、嚴肅軍紀等一整套措施,一並堅決貫徹執行,使廣東水師軍務大為改觀。

虎門原有的八座炮台,因年久失修,設備陳舊,難以承擔防守重任。1835年,關天培將這八個炮台重新整頓,又增建了永安、鞏固兩座炮台,並稱“虎門十台”。為了增強炮台的火力,他添鑄6000斤和8000斤的大炮各20門。次年,他又督鑄了3000斤的大炮九門,配給永安、蕉門、鞏固等炮台,並在橫檔至南山的海麵安裝一道木排鐵鏈,以便攔阻和打擊闖入內河的敵艦。關天培每年都率領士兵分赴虎門各炮台練習炮準,加緊訓練,使廣東水師在短時間內成為查禁鴉片流毒的重要力量。

1835年,八艘英艦駛近虎門海麵,圖謀不軌,後見戒備森嚴,隻好轉舵離去。1838年,三艘敵艦前來窺探窺(kūi)探:暗中察看。虎門,關天培嚴陣以待,使敵人無機可乘,失敗而回。關天培整頓海防、建設虎門要塞卓有成效。對於支持禁煙鬥爭和反擊外國武裝侵略,發揮了重要作用。

虎門銷煙後,為了防禦敵人的武裝侵犯,關天培在協助收繳鴉片和銷毀鴉片的時候,又遵照林則徐的意見,在軍事上積極作好戰鬥的準備。在此期間,廣東沿海群眾,為了保衛家鄉,抵抗侵略,也紛紛組織起來,投入戰鬥。林則徐與關天培意識到“民心可用”,遂以積極的態度支持群眾的愛國行動。

1839年7月7月,英國水手在九龍尖沙嘴肇事行凶,打傷村民多人,村民林維喜重傷致死。林則徐嚴令英國交出凶犯抵罪,英國在華南商務總督義律橫蠻拒絕。為了維護國家尊嚴,保護群眾利益,林則徐於8月15日決定中止對英國人柴米食物的供應,撤回在使館內工作的中國人。這一嚴正的決定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而義律卻多次在廣東沿海進行武裝挑釁。關天培指揮水師,奮勇抗擊,屢敗英軍。同年門月3日,當一艘英國商船將要進口,中國水師正要前往領航時,義律派出兵艦兩艘,橫加阻攔,並首先發炮攻擊中國水師,從而挑起了激烈的穿鼻洋海戰。關天培手執佩刀挺立桅前,指揮水師英勇回擊。戰鬥中,他不幸負傷,但仍奮不顧身,堅持戰鬥,最後將敵人打敗。義律在穿鼻洋海戰失敗後,賊心不死,從11月4日至13日,又連續六次在珠江口,官湧一帶武裝尋釁。在群眾的有力支持和關天培的直接指揮下,中國水師分別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使之以慘敗而告終。

英國軍艦長期漂泊於中國海麵,其給養主要靠漢奸提供。為懲辦漢奸,斷絕敵艦的給養來源,關天培將虎門的漁民、鹽民和其他船民組織起來,成立“突擊隊”.與水師配合,采取各種形式,打擊漢奸及英國侵略軍。在關天培的指揮下,1840年1月長沙灣一戰,燒毀大小敵艦船23艘,篷寮(liáo)六座,燒死、溺死不少敵人,活捉漢奸煙販10名。同年6月,關天培又率領兵勇,襲擊停泊在磨刀洋外的夷船,燒英艦1艘、菲船11艘、篷寮九座,捉獲漢奸1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