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假托天父下凡,還要杖責洪秀全,至此楊秀清與洪秀全之間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了。

1856年8月的一天,東王府內突然鼓樂齊鳴,號炮連天。天王府中的洪秀全聽說上帝又借東王之體下凡了,就匆匆趕到東王府中拜見天父。楊秀清高高在上,以天父的口氣責問洪秀全:“你和東王都是我的兒子,東王功勞大,稱九千歲合適嗎?”洪秀全隻得答:“該稱萬歲,但加封應選個好日子,等東王誕辰那日,就行加封典禮。”楊秀清見目的達到,便說:“我回天也。”又變成了東王。

洪秀全雖然表麵上答應了,但心裏十分不滿,回到天王府後,對楊秀清逼封萬歲的事越想越氣,就立即發密詔,召在前線的韋昌輝回南京,誅殺楊秀清。

韋昌輝對楊秀清懷有個人恩怨,早就盤算著要除掉他,好奪取最高領導權,但表麵上卻裝出恭敬馴服、唯命是從的樣子。得到天王密詔,韋昌輝十分高興,立即率領心腹部將3000人,連夜趕回天京,迅速包圍東王府。9月2日,韋昌輝帶兵殺進東王府,一劍將東王刺死。韋昌輝殺興大起,將楊秀清全家和東王府侍從全部殺死。並連日關閉天京城門,以搜查“東黨”為名,洗劫天京。

韋昌輝大肆搜殺東王黨羽、部眾,兩個月總共殺害了太平天國重要領導及骨幹分子兩萬多人,給太平天國的事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還在武昌的翼王石達開,聽說韋昌輝在天京製造驚人的屠殺事件後,顧不得前線戰事緊張,晝夜趕回天京,當麵斥責韋昌輝殺人太多。韋昌輝惱羞成怒,殺機又起,陰謀加害石達開。石達開得到消息,連夜逃走。但是,石達開的家屬卻未能幸免於難,被韋昌輝一個不留地殺死在屠刀之下。

韋昌輝的血腥屠殺,終於使天京廣大太平軍將士忍無可忍。洪秀全在天京全體軍民的配合下,經過兩天激戰殺死了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平息了這場史稱“楊韋事件”的內亂。

內亂平息後,洪秀全立刻讓人將韋昌輝的首級送到石達開的軍營,請他回京,石達開這時雖然隻有26歲,卻極有才幹,深得人心。天朝文武向天王請求讓石達開主持朝政。洪秀全對石達開懷有戒心,看到滿朝文武擁戴石達開,心情十分不悅,不敢把大權全部交給石達開,又封了自己的兩個哥哥洪仁發、洪仁達為安王、福王,名義上輔佐朝政,實際上監視和挾製石達開。安、福二王無才無德,又妒賢嫉能,處處挾製石達開,石達開一氣之下,於1857年5月,率部下10萬餘人脫離洪秀全,開始單獨行動。

石達開離開天京後,轉戰南北,沒有固定的根據地。1862年他率軍進入四川,在大渡河遭到清軍圍剿,全軍覆沒,他被押解到成都,拒不投降,被淩遲處死。

天京變亂後,太平天國在軍事上全線退卻,內部政權癱瘓,政治上呈現混亂狀態,天國出現“軍中無將”的局麵。

洪秀全提拔年青的將領李秀成、陳玉成掌管軍隊,任命族弟洪仁軒總理政事。

但是,敵眾我寡的形勢越來越明顯,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太平軍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敗,清軍已經包圍了天京。天京隻是孤城一座,危在旦夕。李秀成勸天王逃離天京,另謀生路,以後想辦法東山再起。但洪秀全拒不聽勸。

此時,天京城裏已嚴重缺糧,開始吃樹葉、草根了。1864年6月3日,太平天國革命領袖,天王洪秀全不幸逝世,享年52歲。其子洪天貴繼位,年僅16歲。

天京軍民意誌堅定,繼續與敵人晝夜鏖戰,打退了清兵一次又一次的進攻。7月19日午後,敵人炸塌太平門城牆,蜂擁入城。守在城上的太平軍臨危不懼,與衝入的敵人展開肉搏戰,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一個投降的。最後被圍的戰士都壯烈殉國,用鮮血寫下了太平天國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到黃昏,天京終於陷落,湘軍大肆搶劫、燒殺,大火三天三夜不熄。

天京的陷落,革命主要領導人的犧牲,標誌著轉戰14個省堅持18年之久的太平天國起義至此以失敗告終,但英雄們的業績將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