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清也不答話,整整袈裟,對天遙拜之後,走到放生池邊,縱身跳進池內。慈禧看智清自裁;微微一笑,正準備起身,又見智清從放生池內爬出。她不禁大怒,喝道:“大膽智清,竟敢違抗懿旨,來人……”沒等慈禧說完,智清早已水淋淋地走到慈禧麵前,說道:“貧僧豈敢違旨,貧僧剛剛走到奈何橋上,被
一個人攔了回來,無奈,貧道隻好又回到陽間。”
慈禧哪裏相信,她冷笑一聲問道:“何人如此大膽。竟敢違抗本宮之命。”
智清答道:“稟太後,此人乃是先帝乾隆皇帝。先帝親口所言,此匾是他親筆所題,與貧僧無關,故叫貧僧返回陽間。”
智清說得頭頭是道,慈禧心裏也疑惑起來,她忙問道:“既是先帝所題,為何沒有先帝落款。”
智清答道:“想當年乾隆盛世,天下太平,黎民安樂,朝臣皆服。先帝為體察民情,多次南巡路過開封,來本寺降香。他看本寺香火旺盛,眾僧皆安心誦經念佛。一時興致,禦筆親題匾額。隻因先帝是微服出訪,不便留名。”
慈禧聽智清說得有很有據,不由半信半疑,又問道:“先帝既是微服出訪,你寺又怎知是他禦筆呢?”
智清答道:“本寺原先不知,後來先帝在太和殿召見河南巡撫時提及此事,巡撫告知本寺,並囑咐本奪將此匾高懸於大雄寶殿上方,以光耀千秋。”慈禧聽了,轉頭問開封知府:“此話當真。”知府戰戰兢兢地答道:“此匾確係先帝所題。開封府誌上有記載,臣去取府誌請老佛爺覽閱。”
慈禧自覺沒趣,揮一揮手說:“不必啦。”李蓮英見主子進退兩難,忙解圍說:“方丈不要介意,剛才不過是老佛爺給你開個玩笑。”
智清又接著說:“剛才在奈何橋頭,先帝還說,不知哪個不肖子孫竟和老祖宗開起玩笑來了,連寡人的禦筆也不認識。”
慈禧明知是智清借先人之口辱罵自己,可又無言答對,一時搞得狼狽不堪。
她萬萬沒有想到堂堂皇太後,竟被一個小小僧人戲弄。從此以後,相國寺大雄寶殿匾額上就隻剩下“古汴名”三個字了。
慈禧通過逢迎皇上、勾結奸臣、發動政變、逼死兒子、毒殺慈安、軟禁幼帝,登上權力寶座,手段陰險,古今罕見。她賣國求榮,割地賠款包括光緒的老師翁同和在內把中國弄得支離破碎支離破碎:形容零散殘缺,不成整體,跌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萬丈深淵,她必將受到曆史的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