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上書,雖然沒有達到直接的目的,但在清代曆史上,作為一次舉人聯合大請願則是前所未有的,它充分表現了近代曆史上知識分子的覺醒,並把變法維新的思想傳開了。
“公車上書”不久.會試發榜,康有為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工部主事。
公車上書失敗後,康、梁深感變法的阻力重重,維新力量還很薄弱,朝廷裏的官吏又非常頑固守舊。為了挽救世變,研討中國自強之學,因此決定加強變法的輿論宣傳。就在公車上書這一年九月,康有為自己拿錢創辦了《中外紀聞》刊物,每天印2000份,送給在京的王公大臣看。梁啟超、麥孟華是該刊的主要撰稿人。
同時,康有為在北京發起成立一個名叫“強學會”的組織。陳熾為會長,梁啟超任書記員。強學會每十天集會一次,發表演說。主要內容是宣傳變法,講求中國的自強之學,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強學會還附設強學書局,發行西學書報。十二月十七日,康有為又在上海組織強學分會,還創辦《強學報》,由梁啟超任主編。不久,守舊的頑固派查封了北京的強學會。雖然被查禁,但議論時政的風氣卻已逐漸形成。
時隔不久康有為集合在京的舉人又組織了一個保國會,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保國會章程第一條寫道:“本會以國地日割,國權日削,國民日困,思維持振救之,故開斯會以冀保全,名為保國會。”此會一成立,不少官吏、士紳和讀書人紛紛參加。
四月十七日,保國會在廣東會館召開成立大會,大家一致推選康有為登台演說。康有為神情激昂,沉痛地指出民族的種種慘禍,以及亡國的危急情況。他大聲疾呼:“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責,人人有救天下之權”,提出“吾四萬萬人皆發憤,洋人豈敢正視乎”的豪言壯語。他的慷慨陳詞,使到會的聽眾無不動容,就這樣,保國會為維新變法運動作了大力的宣傳。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底,德國派遣艦隊強占膠州灣,沙俄侵略軍強占旅順口、大連灣,瓜分大禍迫在眉睫。康有為認為時機已到,又連著寫了幾封《上皇帝書》,說明必須趕快變法的道理。都察院覺得康有為這時已經是政府官員了,又有一定的社會影響,便把一封上書轉呈給了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因為對慈禧太後專權不滿,又對朝廷的日益衰落感到憂慮,心情一直很低落。他讀了康有為的上書以後,立刻覺得有了一線希望,感到變法倒正是加強自己的地位,鞏固清朝統治的好辦法。他命人把上書抄寫了四份:分別送給慈禧太後和軍機處並轉發各省總督、巡撫和將軍。
第二年的元月二十四日下午,康有為被傳到總理衙門詢問天下大計。李鴻章、翁同和、榮祿以及刑部尚書廖壽恒等都來了。下午3點,在西花廳展開了一場舌戰,可以說是變法和反變法的一場辯論會。
大學士榮祿是個老官僚,他首先出來發問,對康有為說:“祖宗之法,誰也不能變!”
康有為馬上回答說:“祖宗之法原是治理祖宗疆土的,現在祖宗留下的疆土怕都守不住了,泥守‘祖宗之法’,還有什麼用處?製度總是因時而要的,比如這個總理衙門就不是‘祖宗之法’規定的!”榮祿無言以答,氣得臉漲得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