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如(1883—1912),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師、製造者和飛行家。廣東思平人。12歲赴美國,當童工。工餘勤於鑽研技術。在旅美華僑支持下,曾在舊金山創辦廣東飛行器公司。1909年設計並製成飛機,親自駕駛,試飛成功。1911年帶兩架自製的飛機返回廣州,被孫中山任命為廣東革命軍陸軍飛行隊長。1912年8月 25日在廣州作飛行表演時失事犧牲。

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裏。由於家裏窮,馮如的四個哥哥都因生病無錢醫治,先後死了。父母親對馮如愛如珍寶,省吃儉用地供他上學。馮如心靈手巧,經常做些小物件。有一次他用火柴盒製作了一艘輪船,形象逼真,人們都誇獎他。

馮如 16歲的時候,在美國三善市(今舊金山市)作小商販的舅舅回國探親,見他家的生活太艱難了,就向他父母提出要馮如到美國謀生。

馮如跟著舅舅遠渡重洋,來到美國舊金山,到一個工廠作工。他一邊幹活,一邊自學英文,很快就能自食其力了。同時他也對機器製造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兩年以後,他又單身一人到紐約去做工人,他在微薄的薪金中擠出錢來購買了很多有關機械學的書籍,利用晚上的時間刻苦攻讀,學習製造機器的工藝。有些工友笑他是書呆子,他毫不介意。

功夫不負有心人,馮如通過自學終於成了博學多才的青年。他不僅通曉36種機器的製造原理,而且還獨出心裁地發明了抽水機、打樁機等機器,並且製作了能發能收的無線電報機,電碼靈敏準確,使當地的美國人無不驚訝。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在美國出世了。這是人類技術史上的創舉,立刻轟動了全世界,馮如也為之振奮。他想,美國人能造飛機,我為什麼不能?於是,他又開始鑽研飛機的製造技術了。

1904到1905年,日本和俄國在中國的東北進行了一場戰爭。清朝政府不僅不加阻止,竟置國家主權和人民於不顧,無恥地宣稱日俄兩國都是中國的“友邦”,中國對他們之間的戰爭保持“中立”。戰爭期間,日俄兩國軍隊都以東北人民為對方的“奸細”為借口.任意屠殺。至於搶劫財物、焚燒房舍、強奸婦女等事,則更是他們所到之處隨時發生的。馮如在紐約聽到這些消息後,悲憤地對同伴們說:“中國之所以處處吃虧,就是因為軍事上落後。中國如果有上千架飛機分別守住港口,就可以對付外國人的侵略了。”同伴們說:“政府不製造飛機,我們能有什麼辦法?”馮如說:“我們雖然不能左右政府,但可以身體力行。我一定要學會製造飛機,駕駛飛機,將來在中國倡導飛行事業。”

此後,馮如從紐約回到舊金山,在當地華僑中籌集資金。華僑們雖然並不寬裕,但被他強烈的愛國熱情深深感動了,紛紛湊錢幫助。他籌集到資金後,就在奧克蘭(舊金山二阜)租了一間廠房,開始了設計製造飛機的工作,並招聘了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碧等華僑青年作他的助手。由於資金不多,設備簡陋,他們廢寢忘食地一次又一次地試驗,都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有一次馮如登上自己研製的飛機試飛,飛機升到幾丈高的空中,突然一個倒栽蔥掉了下來,他摔傷了。一些關心他的人對他說:“這次死裏逃生,實在僥幸,以後可別這麼幹了。”馮如笑了笑說:“搞試驗哪有不失敗的?成功都是總結了失敗的教訓才取得的呀!”養好傷後,他又搜集和閱讀了大量圖書和飛機結構圖紙,仔細觀察鳥類的飛翔動作,日夜想著自己飛機掉下來的原因和改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