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他籌集的資金眼看就要用完了,父母親也寫信催他趕快回國團聚,但他想到回國後沒有研製飛機的條件,就斬釘截鐵地表示:“飛機製造不成,誓不回國!”並寫信婉轉地把這個意思告訴了父母親。繼續在美國籌集資金,研製飛機。

經過馮如的刻苦努力,一架由他改進的,機翼、方向盤、螺旋槳和內燃機等大小部件全都是自己製造的萊特式飛機終於研製成功了。1909年9月21日,馮如駕駛著自己研製的飛機在奧克蘭市上空翱翔了2640英尺。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駕駛飛機在天空行駛。

馮如在航空事業方麵的優異成績,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也大大鼓舞了關心祖國航空事業的人們。旅美華僑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在華僑們的支持下,馮如倡議創立了中國第一家飛機製造公司—廣東製造機器公司(後改名廣東飛行器公司),由他任總機械師,華僑們籌備資金,開始了新的飛機研製工作。

1910年,馮如為了借鑒外國的飛行技術,專程到洛杉磯去觀看美國飛行家奧維爾·萊特和亞屈的飛行表演。美國人知道他是個才智出眾的能人,怕他把技術“偷”去,就對他說:“我們的技術保密,你隻能在三公裏以外觀看。”馮如心裏很不是滋味,暗自下決心一定要製造出高質量的飛機。不久,他就造出了一架設計方法和以前不同,性能比以前良好的飛機。試飛高達310米,時速105公裏,在當時世界上處於前列。

正在美國為革命奔走的孫中山得知馮如研製飛機的情況後,特意觀看了他的試飛表演,觀看後高興地說:“中國大有人才呀!”華僑們也都稱讚馮如的卓越才能。在當年舉行的國際飛機競賽大會上,馮如獲得了優等獎。

馮如的卓越才能,引起歐美各國的高度重視,各國報刊都對他交口稱讚,說他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空專家。當時美國想大力發展航空事業,苦於缺乏技術人才,對馮如的高超技藝非常佩服,想用重金聘任,派人對他說:“你如果能給我們當技師,傳授你製造飛機和飛行的技術,幫助我們訓練技術人員和飛行員,我們將不惜代價,給你最優厚的待遇。”但是馮如一心想著祖國,拒絕了美國人的聘請。他對助手說:“我學機械,造飛機,不是為了個人名利,而是為了祖國的富強。咱們還是回國吧!”

1911年3月22日,馮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帶著三名助手和他們製造的兩架飛機(單翼、雙翼各一架)及製造飛機的機器回到香港,清朝兩廣總督張鳴歧派軍艦把他們接到廣州。馮如不願意為腐朽的政府工作,更不想擔任任何職務,就留在廣州。辛亥革命後廣州光複,他毅然參加了革命軍,被任命為陸軍機長,負責籌建空軍。他想製造更多的飛機,把飛機編成偵探隊,為革命軍飛行偵察敵情。但是後來,南北議和,袁世凱竊取了政權,這件事未以實現。

1912年8月25日,馮如親自駕駛飛機在廣州郊區的燕塘操場上空作飛行表演,由於飛行過程中用力過猛,飛機失去平衡而墜落下來,他不幸受了重傷,搶救無效,為國殉職。臨終之前,這位年僅四十歲的中國航空業創始人還念念不忘祖國的飛行事業,對助手們說:“我死了之後,你們千萬不要喪失了進取之心啊!”

馮如死後,廣東革命政府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決定按照少將陣亡的事例加以撫恤,並把他安葬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左側,讓人們永遠紀念這位愛國航空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