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收複襄鄧六郡
紹興三年的十月下旬,偽齊突然派李成率兵20萬入侵京西南路一帶。鄧州(今河南鄧縣)首先失守。不久,知襄陽府李橫、知隨州(今湖北隨縣)李道、蔡州(今河南汝南)信陽軍(今河南信陽)鎮撫使牛皋、郢州(今湖北鍾祥)刺史瞿琮、權商虢鎮撫使董先等,先後陣地失守,率兵向南撤到嶽飛的轄區內,嶽飛一邊分別予以安置,一邊奏請奏朝廷商議。朝廷立即命令牛皋等人都聽嶽飛的調遣。
襄陽等六郡已經淪陷,不但敵人已經直逼長江,同時也喪失了恢複中原的根本,嶽飛對此感到痛心疾首,並於紹興四年二月,奏請朝廷請準予進兵光複襄陽六郡,恢複中原。
高宗便把這件事和輔臣一起研究。輔臣趙鼎說道:“對於長江上遊的利害,沒有人能比得過嶽飛。”
由於高宗始終沒有忘記和議,即使秦檜已被免去相職,仍然沒有忘記和談的“意義”。最重要的是,高宗似乎已經默認了偽齊的既成事實。
高宗為使嶽飛能統一指揮,先後詔兼鄂嶽州製置使,並除黃複二州漢陽軍德安府製置使。
嶽飛奉命之後,便積極動員,除派張憲與徐慶進攻隨州,郢州則由他親自提兵前往。
五月初,嶽飛自率精騎兵,擎著禦賜“精忠嶽飛”旗,兼程往郢州進發。郢州城內由劉豫偽將京超及其謀主劉楫駐紮。京超驍勇悍武,號稱萬人敵。城內有大約一萬多蕃漢軍士,聲勢浩大。
嶽飛橫渡長江,於初五抵達郢州城下,下馬環城偵測。京超見宋軍已兵臨城下,便登城拒敵。嶽飛一生最恨的是不忠不孝的人,像劉楫就更是無恥之至,他們已經不可救藥。
第二天清晨天剛亮,宋軍就鼓噪呐喊,逼近城牆,軍士把肩膀當作梯子,紛紛踏肩登城,刀砍劍劈。嶽飛一聲令下,眾將士一舉攻克郢州,京超投崖而死。劉楫被擒,嶽飛斥責他沒有民族大義,劉楫懇求放他一條生路。嶽飛怒聲地說道:“你這麼無恥,留下還有什麼用?”說完就把他拖下去斬了。這一仗共殺死敵兵7000餘人。
張憲與徐慶去取隨州,敵將王嵩得知嶽飛軍要來,就棄了城外據點,退保州城。張憲命令軍隊急攻,隻是隨州城城高壑寬,不好攻克。
嶽飛問牛皋:“怎樣才能攻破隨州城?”
牛皋說:“隻有以急攻、強攻的辦法,讓敵人沒有喘息的機會,敵人士氣下降,我軍就一鼓作氣,隨城就可以攻破了。”
嶽飛派牛皋率軍隊隻帶了三天的軍糧,去支援張憲。果然到了第二天傍晚,就攻下了隨州城。
郢州、隨州先後也被攻克,襄陽大為震動,李成親自調集大軍做防禦部署,而嶽飛也積極做進攻襄陽的準備。
五月十七,嶽飛親自率騎兵和步兵5000人進襲襄陽。李成得到消息,立即出城40裏,挨著襄江,布下防線迎戰。
兩軍遭遇,雙方均先穩住陣腳。嶽飛見是手下敗將,加上對李成也有一些了解,於是舉鞭指著李成的騎兵,對王貴說:“你率1000長槍步兵,攻擊李成的騎兵。”又對牛皋說:“你率500精騎兵,攻擊李成的步兵。”
一聲呐喊,王貴、牛皋各率步騎衝向敵陣。步兵專以長槍攻擊敵之坐騎,一個騎兵倒斃,其他的騎兵就不好行動,互相衝撞,人馬墜入江中不計其數。騎兵則列隊衝入敵人的步兵中,遠者箭射,近者刀砍,左衝右撞,來去如飛。嶽飛又下令後麵的部隊擂鼓呐喊助威。李成步兵和騎兵自相踐踏,潰不成軍,連夜向新野方向逃跑。
嶽飛命騎兵在城外紮營,自己率領著步兵駐進襄陽。
六月初五,嶽飛與大將王萬,在新野夾擊李成號稱的30萬大軍,李成大敗;初六再戰又敗。嶽飛命令王萬乘勝追擊,敵兵死傷無數,新野也被收複。
捷報到了臨安,高宗在歡喜之餘,又考慮善後的問題。他生怕嶽飛如果班師,敵人又來騷擾;如果留兵屯守,又考慮朝廷千裏送糧,難以負擔,要嶽飛想一個兩全之策。
嶽飛奏請朝廷實行行營田之法。襄陽、隨、郢一帶土地肥沃,隻是民力不足以支應。如果駐軍屯田,則軍民兩利。此時已經快到七月,過了耕作的時期,需等到年來開春才可以進行。大軍如果屯駐鄂州(今湖北武昌),那麼新複之襄陽、隨、郢等州也留一些軍馬,可以互相支援。等到失土全部收複,六州屯紮的部隊,以大軍六萬固守,所需的糧草,暫時由江西、湖南支撥;朝廷支付券錢,各以一年為度。等到營田準備就緒,軍儲既充足,朝廷就可以免去千裏送糧的擔憂,而進退攻守也很方便。在收複的初期,治理難免出現困難,所以需依賴朝廷的資助。但有了營田之後,軍隊基本都已經獨立,而且以後還能循環利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