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為鍾相“等貴賤,均貧富”這種思想而投其麾下,老百姓也對他爭相傳頌,認為他是救世主下凡,所以,洞庭湖周邊的州郡,包括鼎州的武陵、桃源、辰陽(今湖南辰溪縣周邊)、阮江,澧州(今湖南澧縣)的安鄉、石門、慈利,荊南的枝江、鬆滋、公安、石首,潭州的益陽、寧鄉、湘陰、江化,以及宜都、華容、阮陵等都被劃為他們的區域,聲勢浩大。不過,鍾相後來被孔彥舟擒殺。楊麼就率領著鍾相的隊伍,轉到龍陽(今湖南漢壽)再度召集人手,手下有楊欽、黃佐、黃誠、周倫、劉衡、夏誠、高老虎等,不出幾年,就積聚了數萬人,擁立鍾相之子鍾儀,稱為“鍾太子”,自己號稱為“大聖天王”,不受大宋的管製。
其後,楊麼將根據地設在洞庭湖的君山,建造巨舶艦隊,“望三州和州、載五樓九樓、大德山、小德山、大海鰍頭、小海鰍頭”等數以百計,船疾駛如飛,上麵還能發射矢石。起義軍的船高大,官船狹小,矢石從天空落下,不好抵禦。數年來,朝廷雖然派王璨去鎮壓過,卻相持兩年沒有任何辦法。楊麼還與李成互通有無,李成在占領掠襄、鄧的時候,曾經撥三萬兵給楊麼,楊麼率領他們的車舟(船以輪推進,故稱車舟)50艘,沿江順流而下,與李成兵會合於兩浙。現在,楊麼的起義軍已經讓朝廷大為震動。
嶽飛自打去年廬州鎮壓起義,為了防止敵人去而複來,重擾淮西,暫時屯兵池州。現在接到詔令,立刻讓軍隊整裝待發,恰好前禦營機宜趙九齡路過池州來訪。嶽飛與趙九齡在河北招撫使張所幕中相識,一見如故。趙九齡看到嶽飛,認為他一定是天下奇才,嶽飛也很推重趙的智謀。張所被罷免後,招撫使撤銷,二人再沒有碰過麵。
嶽飛聽說趙九齡來訪,欣喜不已,這正是他鄉遇故知。寒暄之後,嶽飛想請趙留在幕中做參謀。隻是趙九齡因為其他原因坐了一會兒就走了,但他難推嶽飛的誠意盛情,就薦舉黃縱取代自己。黃縱是政和年間的進士,才智卓越,隻是總是不合時宜,不能與世浮沉,以致仕途艱難。紹興初年,以為興複江山有望,曾經上書論兵,趙九齡讀過他的書論,十分驚訝民間竟有奇人,就與他相交。現在鄭重推薦他。
嶽飛雖出身行伍,但是對儒生士子卻極為禮遇。現在有趙九齡的推薦,他立刻派人拿著書信禮聘黃縱來擔任主管機密。黃縱也久聞嶽飛大名,接到書信就趕過來了。從此,隻要是嶽飛有重要事務,都要和黃縱研究討論;黃縱有感於嶽飛的推心置腹,也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竭盡心力,以資報效。
四月,嶽飛從池州出發,進軍潭州。大軍經過的州郡秋毫無犯,鄉民根本不知道有軍隊來過。
快要抵達潭州之時,嶽飛先派使者去敵營招安。由於往日所有招安的官吏都被楊麼殺害了,因此使者跪地請求嶽飛,寧死在元帥劍下,也不要受他們淩辱。
嶽飛道:“我保證你沒事。別人的使者他敢殺害,我差遣的人他絕不敢輕動。你大膽去吧!”
不久,使者回報說:“前寨有一個叫黃佐的願意投降,隻是需要元帥您親自過去撫眾。”
嶽飛一聽到黃佐之名,微微一笑說:“我與這個人曾有過一麵之緣,倒要親自去走一趟。”
張憲、牛皋雙雙勸阻。嶽飛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破楊麼,全在黃佐身上,要讓他歸降,我必須應約。”
嶽雲也要和嶽飛一同去,嶽飛答應了,又囑咐張憲,暫時先就地紮營,待他歸來,再出發潭州。
嶽飛父子兩人由使者引導來到前寨,黃佐趕忙問守衛來了多少人,守衛說算上使者,一共是三個人。
黃佐感歎嶽飛一身是膽,然後對部下說:“嶽飛用兵如神,號令如山,如果跟他作對,沒好下場。現在他單獨前來,很是誠信,我們如果投降,一定會獲得善待的。”於是他開了寨門,出外投降。
十年不見,二人也是深有感慨,嶽飛也為黃佐肯投奔自己為國家效力感到欣慰。黃佐又帶領嶽飛父子進寨,讓其他頭領們來拜見。見嶽飛對他們也是溫和可親,大家也都心悅誠服了。
嶽飛告誡黃佐要保守投降的秘密,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嶽飛於是告別了黃佐,帶領軍隊來到潭州,要使者請黃佐進城相會。黃佐如約而來,嶽飛令人準備酒宴,酒喝著正高興,嶽飛對黃佐說:“我想請你再回到湖內,傳達我的意思,可以先勸慰他們,讓他們投降;如果勸不動,就乘機將首領擒過來。你覺得怎麼樣呢?”
黃佐立刻拜倒,很感動地說:“現在我受到您的提攜,為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嶽飛當日就向朝廷請功,朝廷授予黃佐武義大夫合門宣讚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