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終幕與散場(1 / 3)

誰也不曾料到,英仙星際聯邦國防遠征新羅馬帝國境內的行動會以如此狼狽的窘況收場。

國防軍上將許鴻釗拋下了大批分布在行星“阿非利加”周圍空間裏的巡洋艦、後勤補給船,以及登陸地麵的星際陸戰隊,帶著殘餘的七百多艘戰列艦和其他一些巡洋艦,沿著銀道麵,往聯邦方向全速撤退。

以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神聖不可侵犯的名義,弗雷德裏加?馮?巴登布羅克上將親率“君士坦丁”艦隊一千五百艘戰列艦急速追擊,令逃跑的國防軍遠征艦隊倍感壓力和恐懼。

在逃跑的路上,一次短暫的改出超光速後的會合,一份新的戰術方案被傳到了旗艦“吳起”號上。

“‘超光速攔截’?”許鴻釗對計劃的內容有些意外。

“沒錯,既然敵人可以運用,我們也可以來個師夷長技以製夷。”方案的提出者羅孝琛中尉回答道,“而且以我們現有實力,可以做得比敵人更好,發揮出更大的效果。”

年輕的實習軍官充滿了樂觀和信心。傾頹的形勢裏,有他這種心態的人並不多。

“就憑著這種戰術,我們就能反敗為勝?”

許鴻釗表示懷疑。過去不久,對手的這種戰術雖然使其損失了三百餘艘戰列艦,可畢竟是利用了聯邦軍疏忽大意的條件。

“反敗為勝是不可能的。”羅孝琛清醒地說,“隻是讓敵人感到威脅,放慢追擊的步伐,好讓我們的艦隊順利脫身。”

許鴻釗權衡利弊,終於批準了羅孝琛的計劃。

帝國軍追擊而到時,聯邦國防軍艦隻再度進入超光速,引誘對手跟蹤。但是這一次,他們沒有按往常那樣飛到預計中下一個改出超光速的位置,在中途便停止阿庫別瑞引擎的運作,改出超光速。然後迅速布置偵察警戒網和陣列,準備攔截從後麵趕來的對手。

根據羅孝琛的方案,許鴻釗調動了全部七百餘艘戰列艦,以每五艘為一個小集群,組成攔截火力網。這樣的數量分布雖然總計隻能對付一百五十艘帝國軍戰列艦,但卻可以確保每一個小集群在三到五輪齊射中順利摧毀一艘“統帥”級戰列艦。

帝國軍果然如期而至,他們並沒有料到對手竟然殺了個回馬槍,在他們超光速飛行的路上殺了個設下攔截網。光芒交錯中,超過一百五十艘帝國軍戰列艦被定向能量摧毀了艦首的阿庫別瑞引擎,“跌出”了空間波動,失去控製,既而遭到對手毀滅性打擊。

巴登布羅克將軍帶領其他帝國軍戰列艦在預計的空域改出超光速後,不但沒有找到聯邦軍,反而發現自身艦隊有一成的艦隻沒有按照抵達。警覺的她立即下令停止追擊,排布成鬆散的球形陣呈防禦態勢,並派出無人偵察船和通報艦前去尋找掉隊的戰列艦和敵軍艦隊。

許鴻釗撈了一把後,見好就收,帶領艦隊改變計劃中的航向,繼續往聯邦方向順利撤退。這場追逐戰也算是落下了帷幕。

但是“阿非利加”行星的戰火還在熾烈燃燒。

來不及撤退的部分聯邦軍巡洋艦和地麵的陸戰隊,見前來掃蕩的帝國軍艦隊實力不強,負隅頑抗。從太空到行星地麵,與李敬先、薑子鉞指揮的“毛?澤?東”艦隊及其星際陸戰隊展開激戰。

無論聯邦軍和踐行自由與民主的“合眾國”軍隊如何奮戰,都是難以阻擋帝國軍的步伐。

麵對“革命”即將失敗的頹勢,元老院在“阿非利加”行星的總督府——“英仙合眾國”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柴桑鈴和國防部長吳丹青,召開了可能是最後一次的“國務會議”。會議的議題有兩個,一個是政府撤退。這個議題很快就解決,包括民主救國聯盟執委會成員在內的所有領導人將在會議結束後搭乘“太極”行星的商船,輾轉“太極”行星,流亡自由與民主世界英仙星際聯邦。

第二個議題卻引起強烈的爭議。臨時大總統柴桑鈴提議摧毀所有合眾國軍隊和聯邦軍隊控製下基礎設施,包括電站、發電衛星地麵站、帝國國有生產設施和公共設施,以及其他一係列被認為有利於帝國統治根基的基礎設施。技術上做到這一點並沒有太大難度,但影響無疑是極端惡劣的,首當其衝便是“阿非利加”行星的居民,他們將喪失大部份飲水和用水、生產電力、交通係統,還有至關重要的物質——帝國八成公共糧食儲備!

因此,以森漢斯?克羅伊特為首的民主溫和派人士堅決反對這種瘋狂的行為。

“這樣做隻會讓我們從民主鬥士變成瘋子。”克羅伊特高聲叫道,“曆史上下過這種命令的隻有一個人,阿道夫?希特勒,專製與獨裁的典範。”

可是他的聲音最後還是被淹沒在歇斯底裏的尖叫中:

“‘阿非利加’行星的人民已經背棄了我們,甘願淪為元老院的奴隸。他們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為之保留的了。摧毀這些設施,讓他們為元老院的專製與暴政陪葬去吧。”

吳丹青對柴桑鈴的話也做出了有力支持:

“不管你們的表決結果如何,以國防部長的身份,我都將下令啟動爆破程序,就算炸毀這顆星球也再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