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劉秀為第一愛將創造的兩個成語(2 / 2)

其二,暗納河北。更始帝幾次想派劉秀巡行河北,大臣們都不同意。當時曹竟為左丞相,他的兒子曹詡任尚書,父子貴幸,當朝用事。馮異勸劉秀跟他們深交結納。由於曹氏父子力勸,更始帝命劉秀持節渡河,鎮撫河北諸郡。劉秀一到河北,便派馮異和銚期撫循屬縣。馮異等所到之處,平釋囚徒,撫恤鰥寡,還逐一了解河北的地方官員,暗中考察他們是不是願意歸附,然後把名單上報給劉秀。河北諸郡最終成了劉秀的根據地。

其三,順天稱帝。公元25年,劉秀手裏的地盤已經有很多,將領們紛紛勸他速登帝位。劉秀心中沒底,便對馮異說:“昨夜,我夢見我乘赤龍上天,醒來後,心中很害怕。”馮異一聽,忙下席拜道:“這是天命感召,托夢於大王。大王感到害怕,是因為大王一貫慎重。”劉秀放了心,遂稱帝,改元建武。

在古代,皇帝誇部下的事情並不少見,可專門創造詞彙來歌頌部下的,則無疑是十分新鮮的事了,劉秀就專門為馮異創造了兩個成語:

建武三年,馮異與赤眉軍對峙於華陰,赤眉佯敗,在回奚重挫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派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的黽池大破赤眉。事後,光武帝劉秀下詔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記載出自《後漢書馮異傳》,從此“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成為了成語傳世,其意是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麵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麵取得勝利。

後來,馮異又率部打敗延岑等軍閥勢力,占領關中地區。馮異在關中三年,威望日著,於是便有人上書劉秀,說馮異在關中權勢過重,號稱“鹹陽王”,將不利於漢室。劉秀特意派人將奏疏送給馮異看,還下詔安慰馮異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馮異入京朝見劉秀。劉秀數次宴請馮異,並指著他向滿朝公卿大臣說:“這便是我起兵時的主簿,曾為我在創業的道路上劈開叢生的荊棘,掃除重重障礙,又為我平定了關中之地!”--這就是成語“披荊斬棘”的由來。這個記載也是出自《後漢書馮異傳》,原文是“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公元33年,馮異在蜀地與公孫述的戰爭中病逝於軍中,諡節侯。他的早逝,使劉秀失去了一位獨當一麵、智勇雙全的大將,令人惋惜。五百年後,著名文學家庾信還歎息道:“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將軍雖早已步入塵封的曆史深處,但劉秀以他的故事而創造的兩個成語至今被我們所廣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