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帝陳霸先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開國皇帝,南朝陳吳興下若裏(今浙江省長興縣)人,是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當代著名史學家、“六朝史研究會”奠基人卞孝萱曾這樣評價:“陳霸先是南朝難得的英主。他從一個村官成長為將軍,又由將軍黃袍加身,承擔下了一片支離破碎的江山。可以說他和他所建立起來的陳朝雖然短暫卻非常重要,而陳霸先本人堪稱南朝的第一英主。”
曆代先賢對陳霸先這位南朝第一英主的曆史地位和功績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曾協助唐太宗開創千古稱頌的“貞觀之治”的魏征,曾是《隋書》、《周書》、《北齊書》、《梁書》、《陳書》五部史書的總監修官。魏征認為陳霸先效命舊王朝,立下豐功偉績,功勳不下曹操、劉裕;三分天下,能夠“決機百勝”,雄豪無愧劉備、孫權(高祖拔起壟畝,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奮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漢鼎祚,宋武之反晉乘輿,懋績鴻勳,無以尚也。決機百勝,成此三分,方諸鼎峙之雄,足以無慚權、備矣)。
陳朝吏部尚書姚察在陳亡被俘,到隋朝後,為隋文帝撰寫陳朝曆史,仍認為陳霸先“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與漢高祖劉邦、魏武帝曹操一樣同屬偉人(高祖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蓋漢高、魏武之亞矣)。
姚思廉:唐朝散騎常侍姚思廉曾主編了《梁書》、《陳書》兩部史書,他在全麵肯定了陳霸先優良品德後,用“智以綏物、武以寧亂、英謀獨運、人皆莫及”四句讚之。
李延壽:唐朝大史學家李延壽(《南史》與《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愛”、“恒崇寬簡”、“彌厲恭儉”來稱讚陳霸先一生。
司馬光: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編有《資治通鑒》一書)用“臨戎製勝,英謀獨運”、“為政務崇寬簡”、“性儉素”等語言分別概括了陳霸先治軍、從政、為人的鮮明個性。
明代文學家歸有光也充分肯定陳霸先抵禦落後勢力的軍事掠奪,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的曆史功績,用“江左諸帝,號為最賢”來歌頌陳霸先(恭儉勤勞,誌度弘遠,江左諸帝,號為最賢。赫然陳祖,大業光燦。寂寞沛鄉,吾茲感歎)。
一代偉人毛澤東也對陳霸先南征北戰所使用的戰術很欣賞,晚年時曾要求人們讀讀《陳書》,了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曆。台灣學者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一著中,有這麼一句評價:“陳帝國是南北朝唯一沒有出過暴君的政權。”而整個陳朝沒有出過一位暴君,應和奠基人陳霸先親民、愛民、關心普通百姓生計的從政品格有關。
陳霸先自幼喜讀書,又有武藝在身,可謂文武雙全。《陳書》中稱陳霸先“讀兵書,多武藝”,而《南史》中更是記載他:“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
陳霸先因出身寒門,起先擔任過裏司、油庫庫吏,不久,擔任了新喻侯蕭映(梁武帝侄子)侯府的傳令吏。由於受到蕭映器重,蕭映任廣州刺史,授陳霸先為中直兵參軍,不久出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梁大同十年(544年),廣州爆發兵亂,蕭映被圍。陳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戰解圍,受到梁武帝矚目。
次年,陳霸先受任為交州司馬,兼武平(在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前往交州討伐地方分離勢力。梁太清二年(548年),平定了交州。同年,梁朝首都被侯景圍困,梁武帝餓死,蕭綱被扶為傀儡皇帝。侯景是羯族人,曾是東魏將領,投靠西魏。梁武帝為收複中原而招納侯景,封為河南王。梁宗室子弟蕭淵明被東魏俘獲,梁武帝打算用侯景與東魏進行交換。這件事激怒了侯景。公元548年舉兵反叛。他率軍攻入京城建康,將皇宮圍住。史稱“侯景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