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孫先生從翠亨村被迫出走,是他一生轉機的關頭。自尊是少年人的天性,因此他所受的種種刺激,就是造成他奮鬥的第一步。
他到了香港,就進拔粹書院肄業,同時又認識了幾個香港有名的基督教宣教師,一是區鳳墀,他曾在德國柏林大學擔任漢文教授,長於文學,孫先生就拜他為老師,發奮學習國文。其次是美國宣教師喜嘉理博士,他來華多年,足跡遍布廣東各縣,對於孫先生特別器重。據說,孫先生和基督教正式發生關係,就在這時候,施受洗禮者就是這位喜牧師。
香港是中國民族恥辱的標誌,孫先生在這裏看見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飛揚跋扈,富麗的洋房,建築在山上,有嚴密的市政組織,有經過訓練的巡警維持著治安。從山巔可以下瞰他故鄉裏的河流,它是像一隻蹲踞在中國大門外的猛虎,他開始覺得要改造中國,不但要排除滿清的勢力,並且要把香港以及其他的中國領土上所有外國人的勢力一律排除,才能造成獨立自由的民族。
但是香港給他也有不少的便利,因為這裏是滿清政府勢力所不能到達的地方。他可以在英國法律之下自由自在。這裏是國際交通的重要商埠,海麵上航行的輪船,帶了全世界各國的國旗和消息,使他更能擴展了他的知識範圍。巨大而莊嚴的英國軍艦,停泊在海中,很靜寂地似乎在聽候英帝國政府的命令而動作。他觀察了周圍的環境,他就不禁驚異蕞爾島國的英格蘭,竟然造成了這樣的偉績,於是他更深深地感到改造中國不僅是要推倒滿清政府,並且還須培養偉大的民族力量,用民族的力量來造成一個新的中國。
在拔粹書院不過幾個月,他又轉入皇家書院。他依然很努力於他的學業,這學校的教師,都是英國的上流人物,他們英語的發音很準確,因此孫先生的英語,更得長足進展。這時候孫先生十九歲了,達成公自他離家後,雖是為了他褻瀆神像,不免有些氣憤,但是骨肉的情誼,沒有絲毫動搖,並且孫先生已經到結婚年齡了,因此,就招他回來。紀元前二十八年(1884年)四月十三日,孫先生就在故鄉的家裏和盧夫人結婚了。盧夫人名慕貞,是香山縣瑩鄉盧耀顯先生的女兒,是一位很賢淑的夫人,她在思想上,雖比較孫先生似乎守舊些,但是她在以後孫先生在革命的時期內對於孫先生的事業,也有很多幫助的。
不久,德彰公突然來信要孫先生到檀香山去。原來德彰公為防止孫先生沾染外國習氣而要他回國,但他在故鄉又鬧出蔑神的亂子,他為要挫折孫先生的銳氣以鼓動他前進的精神,他把從前分給孫先生的財產已經轉讓他人了,現在必須要孫先生親自回去執行。孫先生接到這消息,毫不遲疑地就到檀香山。德彰公見了他的小別年餘的兄弟,在愉悅的情緒中流露了憂慮的態度。當他們互道別後的經過以後,德彰公開始深責孫先生汙蔑北帝神像的事情,因為在他看來,這是累及父母的悖逆行為。在人生的大事上,敬祖和敬神是同樣的重要。最後他說:
“到外國來和外國人共同工作是好的,得到他們的尊敬也是好的。但倘使我們失去了中國遺傳的寶貝,我們不遵守祖宗的遺訓,在外國所得的財產有什麼樂趣呢?”
孫先生很了解他大哥的意思,他毫無怨言,絕對服從德彰公對他財產的處置。德彰公在這事辦理完畢後,就要孫先生到他曾經習業的阿胡島店中去,他想借這個機會來磨礪孫先生的誌節。孫先生在手足友愛的情誼之下,對於大哥的命令,是絕對服從的。可是人情太可怕了,孫先生在重返阿胡島店中的幾個月內,夥伴們似乎都已窺破了他兄弟間的秘密,他們以為孫先生是見逐於家庭的,他們對他盡量地譏笑,盡量地輕侮。他們對於孫先生欺侮的方法。據孫先生的二姐妙西姑太太說,他們把店中一切灑掃的苦役,大家都暗中相約不做,讓孫先生一個人去幹。甚至上茅房一張草紙,也要孫先生遞給他們,這真是極侮蔑的能事了。這抱負遠大的少年在他重遊的舊地內,受盡了人們這樣的奚落,這是何等可恨的事情呢?然而他在波折重重的生命的曆程中,看來這是很平常的,他以為不能因為這樣瑣屑的波折羈留了他的前程,他不想和他們計較,但怎麼辦呢?他隻有決心不告訴他的大哥而離去夏威夷了。
但是,孫先生現在是喪失財產的人了,他連路費都沒有,他到什麼地方去呢?他隻是為了自己的前途,隻有決心不顧一切而走了。那時他的姐丈楊子輝,就是二姐妙西姑太太的丈夫,也在檀島,孫先生就去向他表示離去該島的原因。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