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亡命(1 / 3)

有人說孫先生從不知道怕是什麼,他的勇敢之氣充塞於精神和身體上,而用智慧以駕馭,很像放炮瞄準的時候,高下隨心而定。這是很確切的認識,在這第一次失敗的事實中,這種勇敢而又敏捷的精神,已經充分地表現了。孫先生的偉大,不是一二天和一二件事所表現的,他是整個的偉大,永遠的偉大。

我們看這次廣州起義失敗了,慘殺的、被捕的很多,廣州已滿城風雨了,但孫先生不慌不忙地從王家宴會中出來,就坐了一隻小輪船駛到香山唐家灣,這輪船是孫先生預定的,他並且已學會了開船的方法,因為他早就計劃過,如果從廣州就到香港,一定被清吏跟蹤而至,所以他必須要這樣的打一個彎,這是多麼有機警的謀慮?清吏是無可如何他的。他到了唐家灣,就坐肩輿到澳門,再從澳門搭輪船到香港,這樣經過了幾個轉彎,到香港時已隔了二天了。廣州懸賞捉拿革命黨首領的花紅單,已經貼出了。香港的同誌,大家很著急,以為孫先生遲遲不到,恐怕有不測了,直到孫先生安然抵港,大家才知道孫先生是妙算如神。

孫先生到了香港,香港政府已經接受廣東總督的要求。有放逐楊衢雲、陳少白和孫先生五年的命令。孫先生再沒有立足香港的餘地了,就去請教康德黎,要他想辦法,康德黎因為這是法律問題,就介紹去問達尼思(Dennis)律師,達尼思說:這是沒有辦法的,還是離開香港最好。這是孫先生第一次的失敗,也是第一次的亡命,他到那裏去呢?他就和少白、士良商量,決定到海外去。但是當天一隻到安南去的船,是貨船,不能乘客的,最後就坐了廣島丸,第二天早晨開往日本去的。船上隻有四個艙位,孫先生就約少白、士良同去。那時楊衢雲最機警了,早在一兩天以前,把辮子剪去,做好幾套西裝,衣箱也打好了,囑咐車夫一步不能離開,一聽到省城失敗的消息。就坐著他的手車,預先叫人把船票買好,頭也不回,一氣坐船到印度的加爾喀達去了。到了印度,還恐怕離中國不遠,便又從印度到南非洲各地去。

廣島丸出了香港口,就遇到大風,一路上顛簸震蕩,經過十四天,才到日本的神戶。到了神戶,看見日本報上有“中國革命黨孫逸仙”等字樣,大家興奮極了,因為這第一次的失敗,已經引起了國際上的注意,中國革命黨在鄰國已經響亮地在喊起來了,這不是對他們一個最好的精神上的安慰麼?

他們在神戶住了一天,就到橫濱。那時他們在日本差不多沒有一個熟人,孫先生卻記起了去年經過這裏時來訪問他的譚發了,就到他的洋服店裏去找他。譚發一見孫先生快樂極了,立刻替他們在山下町五十二番找了一個住所。這住所是一間很狹小的樓麵,隻能容六張席子,孫先生倒很滿意,就和少白、士良三個人一起住下。這裏是離開了滿清政府的勢力,他們再不能追上來了,大家就很自由自在地在外麵逛逛,孫先生卻坐在家裏看書的時候多,這是他第一次的亡命生活。

在這安閑的亡命生活中,孫先生是不是從此做了逃逋客,不再奮鬥呢?不是的,孫先生借了這機會,就努力推廣興中會的工作。大約又隔了二三天的光景,譚發就介紹幾個人來見孫先生,其中有一位馮鏡如,是在橫濱開外國文具店的,又有一位馮紫珊,是鏡如之弟,也是開文具店的。孫先生就對他們講革命的道理,要他們組織興中會橫濱分會,當場就派定馮鏡如為會長,趙明樂為司庫,趙嶧琴為書記,馮紫珊等為幹事。在山下町一百七十五番設立秘密會所,這地方接鄰滿清政府的駐日領事館,黃龍旗在領事館前麵迎風招展。似乎在對孫先生挑釁,這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使孫先生格外地引起刺激而增加了排滿的情緒。但那時中日戰爭已經結束,《馬關條約》的結果,中國雖是喪失了很大權利,人民盡是盡力地反對。但滿清政府漫不在意地繼續和日本親善,而世新公使立刻要到日本來就任,因此日本政府允許滿清政府引渡革命黨的謠傳,就跟著這中日邦交恢複起來了。孫先生知道從此不易活動,就一麵要鄭士良回國,收拾餘眾,準備卷土重來,一麵自己計劃再到檀香山去,然後周遊世界。那時孫先生好似在漫漫的長夜中,滿地都是黑暗,他想飄零在海外,不知道那一天才能回國?遙望著四萬萬人沉睡的祖國,隻有黯然傷心,也就決心剪去頭發,換了西裝,永遠地在海外奔走,去喚起華僑民族的思想,做改造祖國的發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