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1 / 3)

孫先生這一次到日本,大約是在紀元前七年(1905年)的秋天。這時候,日本留學界的情形比從前大不相同了,幾乎都是從各地亡命而來的革命同誌,最著名的就是華興會的黃克強、宋教仁、陳天華等:廣東同誌胡漢民等也在東京法政學校肄業。黃克強,初名黃珍,號慶午,後改名興,別號克強。是湖南善化縣人,湖北兩湖書院的高才生,以官費留學日本。紀元前九年(1903年)俄國侵占東三省的事情發生,國內外學界部非常憤慨,克強就首先發起拒俄義勇隊。紀元前八年更組織華興會,湘籍留學生,大多數加入。他們一麵努力向國內學界鼓吹,一麵聯絡會黨,並在長沙明德學校中,盡量宣傳,更設立東文講習所,作運動的機關,一時國內外學界加入的,漸次增至四五百人:他們另外又設立同仇會,專為聯絡會黨機關;哥老會員加入的近十萬人,聲勢在紀元前十二年(1900年)唐才常一役之上。他們預定趁紀元前八年(1904年)九月西太後萬壽節日,分長沙、嶽州、常德、衡州、寶慶五路起事。宋教仁也在此時,跟著黃克強等回湘活動,擔任常德方麵發難的任務。不料在萬壽節的十日前,事機便泄露了,湘撫嚴密查拿,克強以聖公會牧師黃吉庭及曹亞伯衛護出險,逃往上海。宋教仁這時剛到長沙,一聽到事情有變了,也逃往上海。他到了上海,黃克強和陳天華、張繼、章士釗等十餘人,又因萬福華槍擊王之春案的嫌疑,正在被捕房拘究,因此就足不停留地一直到日本。不久,黃克強和陳天華等因得龍璋、袁海觀的營救,也避往日本。於是黃宋等在留日學界,特別露頭角,組織一種雜誌,名日《二十世紀之支那》。

這是孫先生未到日本以前的形勢。那時宮崎寅藏等見到湖南革命同誌的增多,也很留心,他們極力主張華興會和興中會應當密切地聯合起來,使革命力量集中。因此宮崎常常和克強、教仁接洽。說孫先生是誌趣清潔,心地光明,現今東西洋再沒有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了。克強、教仁等對於孫先生因此非常敬仰。等到先生一回到日本,東京和橫濱道上往來的各省留學生頓時非常忙碌。那時孫先生還是繼續住在橫濱,奔走最多的要算是程家檉了,他也是主張華興會並人興中會另組革命團體的一個,因此由他介紹,請孫先生到東京《二十世紀之支那》社和宋教仁會晤,討論這個重大問題。

這是七月二十八日的事情,孫先生應程家檉的邀請。和宮崎從橫濱到東京來看宋教仁了。這時陳天華也在《二十世紀之支那》社,大家見麵了,就談到本問題,孫先生先問教仁這裏同誌有多少?教仁還沒有答複,陳天華就把前年長沙的風潮說了一下,又說到他們革命的方略。孫先生聽了就很懇切地縱論現今大勢和革命方法,最後更鄭重地說:

“中國現在,不必憂各國的瓜分,但憂自己的內訌。如果這一省欲起事,那一省也欲起義,大家不相聯絡,各自為謀,結果便造成秦末二十餘國的爭鬥,和元末朱、陳、張的變亂。這時候各國乘機幹涉,中國就可以立刻覆亡。所以現在我們革命形勢中的問題,就在怎樣地互相聯絡,使革命的力量,切實地團結起來。”

這確是當時革命形勢中的病態。要不是像孫先生富有這樣偉大的領袖天才,把各地革命同誌整個團結起來,中國革命的口號。雖是已經喊了出來,不曉得現在已變成了怎樣一個局麵呢?因此,孫先生這一次在歐洲結合許多同誌,是重組革命團體的初步,現在到日本來,更想擴充興中會變成一個整個容納各方麵革命分子的團體,這是孫先生憑多年經驗對於革命運動更有進步的表現。

宋教仁等對於孫先生的意見,非常讚成,孫先生同時又和黃克強商議,黃克強也很願意重組一個革命團體。因此,就在七月三十日假東京赤坡區檜町黑龍會舉行籌備會。到會的各省留學生七十餘人,除甘肅一省因無留學生,沒有人來,其餘十七省的都有。日本同誌宮崎寅藏和末永節也來參加。

開會的鈴響了,孫先生就首先起來說明開會宗旨,並提議組織革命團體,定名為中國革命同盟會。大家對於組織革命團體是一致讚同的,但對於名稱有很多意見,有的主張稱為對滿同盟會。孫先生說革命黨的宗旨,不專在排滿,應當兼顧到廢除專製和創立共和二大意義,所以不能單純地說是排滿。大家都明了這革命團體的宗旨了,但這是一個秘密組織,如果把革命二字很明顯地提了出來,恐怕在實際行動上有許多妨礙,因此討論的結果,決定簡稱為“中國同盟會”。孫先生隨著提出宣誓詞請大家執行宣誓。誓詞的內容,和在歐洲時所用的差不多,但有些人對於“平均地權”四個字,大起疑問,要求孫先生把它取消,孫先生詳詳細細地解釋了一番,大家就毫無異議。因此黃克強提議,請讚成的就書立誓約,當眾宣誓,於是大家都實行宣誓,由孫先生領導先開始,誓詞的原文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