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林則徐1785年出生,福建侯官人。他出身於一個封建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林賓日是個私塾先生,收入不很豐裕,而且還要還林則徐祖父積欠的債務,因此,生活十分清苦。林則徐的母親和姐妹,都必須從事女工,賺錢補貼家用。在這樣艱苦的家庭環境中,林則徐養成了一種在任何條件下都不為困難所屈的品格。而且他的父親為人正直,有安貧守道的骨氣,林則徐小時候,還親眼看到父親把米送給一貧如洗的三伯父,自己一家人則挨餓。這種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的情操,對林則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林則徐的父親對他十分疼愛,又因為他聰慧過人,父親在他四歲那年帶他入私塾,他是班上最小的學生。但他自小就很懂事,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刻苦學習,十分自覺地讀書,從來不用父母多說半句。夏天,他就在自家院子後麵的泉邊讀書,蚊蟲叮得他一身大包他都沒覺察到。冬天,他屋子裏的燈總要到深夜才會熄滅。父親曾經問他為何這樣用功,小小年紀的林則徐答道:“上不愧對父母,下不辜負前程。”父親聽得眉開眼笑,覺得自己的辛苦沒白費,老天有眼,賜給他這樣懂事的一個兒子。
一年春天,父親帶著林則徐和自己館裏的學生去附近的鼓山遊玩。林賓日在登山觀海的過程中不由觸景生情,豪情萬丈,一時興起就讓學生以“山”和“海”為題作一副對聯,要求是將兩字嵌入上下聯中,這聯有點難度。可就在其他學生還在冥思苦想的時候,九歲的林則徐已經脫口而出了:
海到無邊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
上下一體,氣象渾成,對仗工整,情景交融,眾學生全都拍手叫好。林賓日更是驚喜異常,看著昂首挺胸、一臉正氣的兒子,欣慰極了。林賓日細細品味這副對聯,覺得氣勢磅礴,借著對景色的讚美抒發了廣大的胸懷和宏偉的誌向,真是副好對子。其實直到今天,這副對子還常作為典範對聯給學對聯入門的人們學習哪!
林家的客廳,書房上的很多對聯都是筆跡不同的父子兩個人寫的,因為經常是父親出了上聯,兒子對下聯,這樣的“父子雙書聯”在家裏隨處可見。一年除夕,林賓日在紙上寫了個上聯:
除夕月不同,點數盞燈,代乾坤壯色
然後故意裝作思索,眼睛看著林則徐,林則徐早知道父親的意思,就拿起手邊的鼓槌,輕輕在堂鼓上敲了三下,然後提筆在紙上寫出下聯:
新春雷未響,擂三通鼓,替天地揚威
父親一看,對仗工整,氣度不凡,知道這個孩子將來必有一番成就,很是高興。從此父子雙書聯的佳話也流傳起來,林則徐在當地的名氣更大了。
1811年,林則徐中了進士,開始做官。1820年起,曾在浙江、江蘇、湖北、河南、山東等地任過地方官,所到之處,十分注意懲辦貪汙,興辦河湖水利。他重視實際調查,在東河河道任總督時,徒步抽驗秸料幾千垛,盡力修治黃河。任江蘇巡撫期間,上書陳述多年的錢稅負擔,民眾之苦,請求上級暫緩征收賦稅,並興修水利。1837年,他調任湖廣總督,嚴禁鴉片,成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