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崇禎八年攻破鳳陽,焚毀皇陵之後,李自成的手下將士隻有今年這個新年過得心情舒暢,充滿著勝利的喜悅和信心,每個人都看見麵前展開了無限前程。幾年來總在被圍困和被追擊的局麵,開始改變了。由於宋獻策來到時獻的讖記,全軍上下都相信李闖王必得天下,精神十分鼓舞。新近連破兩座縣城,活捉了萬安王,使士氣更加振奮。恰好除夕這天,李岩和紅娘子率領豫東數千將士來到,更是錦上添花,喜上加喜。
李岩等在大廳中向闖王拜過年以後,李侔趁機會同宋獻策拉個背場,咕噥一陣。宋獻策滿臉堆笑,頻頻點頭,低聲說:
“這事好辦,好辦。你放心,這個月老我是做定了。”說畢,輕聲哈哈一笑。
愉快而儉樸的午宴之後,李自成將李岩和牛、宋二人引到看雲草堂,繼續傾談。李自成向李岩說:
“後天一早我就要動身去永寧,明天一天有事,不得空兒,所以趁此半日無事,大家再一起談談。關於如何練兵的事,足下有何賜教?”
李岩恭敬地欠身說:“麾下閱曆宏富,韜略在胸,且有軍師讚襄碩畫,所以入豫時間雖短,新兵已練得成績斐然。岩昨日在寨上看了之後,心中讚歎不止。岩是碌碌書生,對練兵打仗的事,全無實際閱曆,實在不敢妄言。”
自成笑著說:“你不要這樣過謙。你有學問,見聞也多,必有卓識高見,可以幫助我練好一支精兵。”
牛、宋也想聽一聽李岩的意見,都請他不要過於謙虛。李岩想了一下,說:
“我曾看到上海徐相國幾封奏疏,極言火炮的厲害。去年冬天宋軍師枉駕寒舍,曾作數日暢談。論及當代軍旅之事,軍師也十分重視火器之利。不知義軍中火器多少?這種東西,目前雖然不一定用得著,但將來進攻堅城或兩軍野戰,威力很大。”
闖王說:“如今我們還隻有些小的火器,沒有大炮。雖然軍師提過軍中需要大炮的話,可是一則沒人會造,二則將士們也不很重視。等咱們破了洛陽之後,自然要收集一些火器。太大的,攜帶不便,也不必要。便於攜帶的火器,倒是對咱們很有用處。”
宋獻策明白闖王和大將們對炮火的使用都不十分重視,隻偏重將士們的勇敢和弓馬嫻熟,這是十幾年來流動作戰的形勢使然。他趁李岩提到此事,趕快說:
“弓、箭、刀、劍雖為戰爭利器,然論到攻城與守城,或兩軍對陣相持,火器最是威力無比。火器的長處在於能及遠命中,能摧堅,能一彈殺傷多人。目前已經有了十幾萬人,可以騰出手來編練一支專用火器的精兵,如明朝的神機營那樣。至於火器,隻要重視,就可以陸續收集;將來找到名匠高手,可以自製。”
牛金星笑著說:“前年弟在京師,聽說朝中也有一些儒臣不同意多製造火器以禦滿洲。他們說,火器本是夷人所長,非中國所習用。中國自有中國長技,何必多學夷人。自古作戰,兵精將勇者勝,未聞一個名將有用夷技取勝於疆場的。”
李自成和宋獻策、李岩都笑了起來。牛金星又繼續說:“這些儒臣不知道軍旅之事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應墨守舊規。如說火器來自西洋夷人,然自元、明兩朝即被中國采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再說,這班老先生忘記,倘若不用夷技,那麼,我們如今隻好仍舊乘兵車打仗,連馬也不要騎了。”說畢,拈須大笑。
闖王點頭說:“咱們的老將士也都知道火器的厲害,但大家沒有用慣,還怕用不好傷了自己人。今後如得到好的工匠師傅,咱們也要仿造一些便於攜帶的輕便銃炮。至於攻城大炮,怕不好造,暫時奪官兵的吧。如遇到精通此道的人,大炮也是要造的。”
獻策忙說:“闖王所言,實為英明遠見。找到精通此道的人才也不難。自萬曆末年以來,住在北京的西洋人如利西泰等,傳授製造火器秘法,已有很多人通曉其技。將來我們多方物色,重禮相聘,總可以請到一二位懂得的人。”
金星接著說:“軍師所說的那些西洋人,我也知道。他們就住北京宣武門內的天主堂裏。聽說西洋有所謂歐羅巴國、紅毛國、佛郎機國,均離中國數萬裏。那紅夷大炮就是從紅毛國傳來的。這紅夷大炮又寫作紅衣大炮,能射二十餘裏。崇禎十一年冬天,東虜突入北京附近,北京各城上都擺著紅夷大炮,遣官祭炮。後因東虜沒敢攻城,也未曾用。”
關於火器的議論,就此結束。宋獻策想起來李侔囑托的話,便決定趁此時機,談一談李岩和紅娘子的親事。但是他剛要開口,劉宗敏進來了。大家看見宗敏一臉怒氣,感到吃驚。闖王笑著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