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月下旬到二月初,李自成一直留駐洛陽未動。洛陽的各色人等,無不在打聽和猜測李闖王本人和他的大軍動靜。

到了二月初五日早飯後,洛陽居民紛紛傳言,說闖王的人馬從初三日起就包圍了汝州城,四麵猛攻。人們到這時恍然明白,闖王要攻破汝州,打通從洛陽往許昌、南陽和汝南的“綰轂”要道,以便離開洛陽往東南去。到了中午,洛陽軍民得到了最新消息:汝州城已經在初四日攻破。

午後不久,張鼐遵照闖王指示,傳諭洛陽的窮苦百姓,可以隨便到福王宮中和各處王店中拿取東西。這些地方,雖然金銀財寶和糧食都已抄空,但是粗細家具和各種有用的、值錢的東西還是很多。敲鑼傳諭之後,人們蜂擁而去,像趕廟會一般。因為宮中東西太多,一個下午搬運不完;第二天天明以後,又叫百姓繼續搬運。到了中午,張鼐下令將王府宮城四門把守,不許百姓再進,然後派兵在宮中幾處放火。霎時烈焰騰騰,大火燃燒起來。

李自成看見福王宮中濃煙衝天,同牛金星和宋獻策站在周公廟院中看了一陣,點頭笑著說:“好,好。”然後他們出了廟門,一邊談著話一邊往李岩的公館走去。親兵們都牽著戰馬,跟在後邊。

這時候,李岩正在公館中同李侔小聲談話。李侔是奉緊急命令率領豫東起義將士於昨天深夜趕到的,人馬暫住望城崗,今天上午來周公廟謁見闖王,被留下吃午飯,一吃過午飯就來看他的哥哥,馬上還要回望城崗,準備黃昏後將人馬開赴白馬寺,同劉芳亮的人馬駐紮一起。他們談話的地方是李岩的臨時書房,陳設淡雅。牆上掛著李岩自己寫的一副正紅蠟箋灑金對聯:

永憶江湖歸白發;

欲回天地入扁舟。

對聯紙是從福王府抄來的,而李岩的書法是既端莊又瀟灑,雄健中帶有流利。紅娘子被高夫人請去說話,尚未回來。當李岩簡單地談了上月二十八日重要會議的內容以及後來闖王決定舍洛陽去奔襲開封的計策以後,李侔望著牆上的對聯沉默片刻,然後回過頭來,帶著惘然的神氣說:

“這,這據宛、洛以控中原,據中原以爭天下,是一個根本大計。不然,萬一將來受挫,便要退無所據。哥為何不在闖王麵前力爭?”

李岩微微苦笑一下,說:“闖王目前無意經營一個立足地,尤不願在宛、洛費力經營,而多數將領又念念不忘他們的陝西故鄉。我們是河南人,話就不好多說了。”

李侔問:“你沒有跟軍師談談,請他勸說闖王?”

“談啦。可惜獻策也心中猶豫,不肯認真勸說。”

李侔沉吟說:“既然獻策如此,其中必有一番道理。”

李岩說:“獻策看出來跟隨闖王多年的老將士鄉土之念甚重,所以他起初還認為我的建議可行,隨後就猶豫不言了。另外,闖王認為,宛、洛農村殘破特甚,倘若據守此地,在兩三年內不惟大軍糧秣無法供應,而且救荒救死不暇,也沒有餘力去安輯流亡,恢複農桑。加上戰事頻繁,敵爭我奪,屢進屢退,百姓不得安居。如此情況……”

李侔不覺插言:“水、旱等天災也要估計在內。”

“是。遇上天災,百姓又得死亡流離。闖王認為,在目前據守宛、洛為根本,不很合算。”

李侔輕輕點頭說:“有道理。”

李岩接著說:“闖王認為不如東出豫東、豫中,準備打幾次大戰,早定中原大局。等有了一個稍稍安定的局麵,然後著手重整地方,設官理民,獎勵墾種,恢複農桑。闖王多從當前軍事局麵著眼,這想法也有道理。我所怕的是倘不早圖深根固本之策,日後倘若受挫,退無可據,奈何?”

李侔默然想了一陣,忽然露出笑容,說:“在你入獄之前不久,有一天下雨無事,你忽然將我叫到書房,問我是不是細讀了《後漢書.荀彧傳》。我說我隻讀了一遍,尚未讀熟。你問我荀彧對曹操最重要的獻策是什麼?我一時無從回答。你指出一段文字叫我閑時細讀,等我背熟了再同你討論。此刻我忽然想起來這件事啦。”

李岩說:“當日兄弟在一起讀書討論之樂,不可再得!德齊,我自從入獄以後,心中事多,這件事我已經忘了。是哪一段文字叫你背熟,還要同你討論?”

“荀彧諫曹操說:‘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製天下。進可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