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役說:“此山叫具茨山,是人類先祖軒轅黃帝拜天求卜之山。傳說當年黃帝統一中原後,每年三月初三都要率大臣部下來此山上拜天求道,期盼風調雨順,消災祛邪,以保天下百姓福祉康寧。”
“黃帝不是在陝西嗎?咋會來到中原?”移民問道。
差役說:“黃帝出生在距此山不遠的新鄭,那時有個叫蚩尤的人曾番亂中原,妄圖一統天下。黃帝率民眾與其征戰於河北涿鹿九戰九敗,然後退居距此以西的一個幽靜的河穀之中,後人叫黃帝宮,操兵演練八卦陣法,然後舉兵北上,戰敗蚩尤一統天下。黃帝死後葬於陝西西北,後人為了紀念這位祖先的統一大業,把安葬黃帝的地方叫黃陵縣。”
移民聽說人類的祖先曾於此地征戰中原,紛紛跪在地上,麵對具茨山磕頭禮拜,以求保其平安,重建家園,安居樂業。
移民隊翻過具茨小山,山陽之坡北高南低,坡地延緩十分平坦。宋億德見此地形又動了墾荒耕種之念。這時夕陽西墜已是傍晚時分。
移民問差役這裏距禹州府還有多遠?差役道:“大約還有三十裏路程。”眾移民求告道,還有三十餘裏,現已傍晚時分,怎能走得到?差役看到一個個累的有些腳拐腿瘸的移民,便就應允對移民說,你們在此稍憩,待我找一村落也好稍住一宿。移民們紛紛同意,便席地而坐,談起這一路見聞,你說我講好不熱鬧。
話說這差役離了移民隊,舉眼一望見居東方向有一村落,便趕了過去。約有二裏之地,差役來到這村子,但見村中人跡稀疏,一條東西大道倒也寬闊。大道中間有口水井,井口為紅石壘砌。近前一看井水很淺,不足丈餘,井水清澈,冷爽之氣自井內散發出來。此時,差役十分口渴,正在思索怎麼弄些水喝之時,隻見一個壯年漢子擔著木桶走了過來。
差役急忙上前彬彬有禮地問道:“這位大哥,請問此村叫什麼名字?”
這壯年漢子見這官府差役甚是善良,出語有禮,便用手指了指這水井。
差役有些不解道:“叫水井村?”
壯漢擱下水桶,抓起鉤擔,鉤著木桶放進井裏左右一擺,那木桶桶口朝下,壯漢一提,灌滿井水的木桶就被提了上來。
這壯漢如此輕巧的提水動作,使差役順口說道:“哎呀,這水井這麼淺呀。”
壯漢“哈哈”一笑說道:“對啦,這村就叫淺井。”
差役看到木桶裏清澈的井水,懇求道:“大哥,能否讓小弟喝些?”
壯漢和善地說道:“有肚子盡管大喝,喝完我再打嗎。”
差役掂起木桶連喝帶流,一桶水喝了個底朝天。放下水桶,差役抹了一下嘴唇,“咂咂”嘴巴異常痛快地說:“這水好甜呀。”
壯漢用鉤擔鉤著那被差役喝光的木桶笑著說:“那就再來一桶?”
差役摸著脹鼓鼓的肚子說:“飽啦,飽啦。”然後真切地說:“要是我當差告老了就住這村裏,這裏的水養人呀。”
壯漢聽到這話,聲音低沉地說:“唉,話是這麼說呀。接連幾年這裏兵匪劫擾,又加上幾年前遭了一次瘟疫,跑的跑死的死,原來百十幾口人的村子,現在就剩十幾口了。地荒沒人種,人氣越來越小了。聽說當今皇誥遷民,還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怕到時連這淺井的水都沒人喝了。”
差役“哈哈”一笑說:“大哥,你們盼的人來啦!”
壯漢急忙問道:“啥來啦?”
差役急忙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子,自我解嘲道:“說漏嘴了。”可他又一本正經地說:“大哥,是這樣的。從山西來的移民來咱禹州啦,還不知縣太爺分到哪個鄉村,我呀就是護送這移民隊的,一大早從鄭州走到這裏,趕黑走不到縣府了,今晚想在這村裏借宿一宿,不知大哥您能不能幫個忙?”
壯漢一聽喜笑顏開,忙問道:“多少人呀?”
差役說:“這一批六十多個,多是男丁,還有幾個女眷。”
壯漢一聽似乎有點為難:“這麼多人呀。”
差役說:“能找幾個空閑的房子住一宿也就行啦。”
壯漢說:“空房多著哪,就是這麼多人總得讓喝點熱湯,吃點什麼吧。隻是咱窮,家裏能拿出吃的東西不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