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回:三字經學吟明禮儀 大旱年欲移密邑地(下)(1 / 3)

星轉鬥移,寒去春來。過了一年又一年,宋億德對這裏的農耕習作逐漸適應並熟悉起來。小建興跟著那老婦人咿咿呀呀地學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雖然建興不知所念博深含意,但稚趣如鈴的童音確實惹人喜愛。

灶房裏的玉秀聽到建興這朗朗頌唱,倒是十分愉悅。

過午時分,玉秀做好飯走出灶房,搬了個凳子在屋簷下坐下,望著滿院奔跑的建興,看著孩子那健康敦實的體魄,心裏在感受著未來生活的美好。

這時宋億德扛著鋤頭回來了,玉秀急忙站起接過他肩上的鋤頭,擱在牆根兒邊,進灶房端來一盆水,把那個粗布布巾放在盆裏說:“快洗洗吧,別老那麼強勁幹老晌活,看日頭到頭頂了就別鋤唄。”

億德用布巾洗了一下臉說:“不幹老晌行嗎?我總感到這裏地薄,不像在老家地不咋的就光收糧穀。”

玉秀說:“老家那是一塊地一年隻種收一季糧,這裏一塊地既種麥子又種秋糧,合到一起還是比老家收的多嗎!”

億德說:“我總想著密縣那個叫宋寨的田地。我打七、八歲就跟爹學種地,都二十多年啦,哪裏地有沒有好收成,我打眼一看就知道。”

玉秀說:“既然來這啦,就好好在地過日子吧,啥密縣宋寨的,別瞎想了,娘對咱這麼好,讓娘聽到了她老人家會寒心的。她是知書明禮的人,別在她老人家麵前老提密縣宋寨啦。”

宋億德沒說什麼。

這時小建興又咿呀地唱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億德聽到建興這話,似乎聽懂了什麼,他對玉秀說:“你聽小建興都說養不教,父之過。明天我就帶他到地裏看我種莊稼,咱把他養大不教他學會種莊稼是咱的罪過嘛。”

玉秀瞪他一眼說:“就會說種莊稼,你咋不想讓他學識字,中狀元呀。”

億德不屑地笑了笑:“咱莊稼人生來就是種莊稼的料,你沒聽這裏的人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就打洞,中狀元,咱宋家會出那樣的人嗎?”

這時玉秀突然幹嗝起來,一陣連一陣像有什麼東西吐不出來。

宋億德急忙上前歉疚地說道:“我隻是說說,你生哪門子氣呀,以後不說不行嗎?”

玉秀打著嗝擺了擺手。

小建興見娘這樣,忙搬著小凳子一搖一晃地走到玉秀跟前,小嘴叫道:“娘,娘。”

這時老婦人挎著菜籃子嘻嘻哈哈進了家院。她看到小建興搬凳子給玉秀,脫口說道:“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建興見奶奶回來,又說出三字經,順口接道:“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老婦人愛憐地撫摸著小建興的頭說:“好孫子,你說的啥意思呀?”

小建興搖了搖頭。

老婦人說:“等你再大兩歲,奶奶就一句一句地教懂你呀。”

小建興瞪著眼睛要接奶奶挎著的菜籃子。

億德見老婦人回來,指著玉秀說:“娘,秀剛才好好的,我就說她了幾句她就這樣了。”

老婦人擱下菜籃,忙問玉秀:“又咋啦?”

玉秀說:“剛吃了一窩頭就想吐,這幾天老覺得沒勁,想睡覺,吃點兒東西就想吐。”

億德問道:“是啥病,要不我請個先生看一看?”

老婦人“咯咯”一笑:“看啥看,這病我知道。”

億德忙問:“是啥病呀。”

老婦人說:“是有喜啦。”

玉秀臉紅了:“娘,別說出來嘛。”

老婦人:“哎喲,自家人在一起還怕啥子羞嘛。”

億德勾下頭不語了,美滋滋的笑意掛在了臉上。

“你等著。”老婦人說著就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