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回:三字經學吟明禮儀 大旱年欲移密邑地(下)(2 / 3)

玉秀不解地問道:“您又幹啥去呀?”

老婦人邊走邊說:“給東院你二叔說說,明早到集上買幾條魚,燉些魚湯給你喝,這方子比吃了靈芝草都靈驗。”

玉秀說:“娘,您就別滿街地嚷嚷啦,讓街坊鄰居知道了怪丟人的。”

老婦人回頭說道:“丟啥人呀,咱老宋家人丁興旺不好嗎?又多一個叫奶奶的,我能不滿街嚷嚷嗎。”老婦人說著風風火火地走出了家院。

玉秀此時心裏湧動著一股難以表述的敬意:老人家多好呀,真像親娘那樣親,知冷暖,懂心意,我今生今世一定要報答這位慈祥老人的恩情。

億德聽說玉秀又有了身孕,心裏自然歡喜。他對玉秀說:“秀,以後你就啥也別做啦,你說啥話我都依你,再不惹你生氣了。”

玉秀溫情一笑說:“俺就怕你是隻老鼠,舉著前瓜啥都明白,放下前瓜啥都忘啦。”

億德知道刺到了他的痛點,嬉皮笑臉地說:“看你說的,天下有我這麼大的老鼠嗎?”

玉秀咯咯地笑了。她笑的是那麼燦爛,緋紅的臉頰泛著紅潤,水靈的明眸透著光芒,皓白的牙齒潔淨如玉,額角那撮劉海低垂著更顯得嫵媚與嬌柔。

宋億德看著看著,心裏湧動著一股不可名狀的激情,他想到了穀子地裏那相依相偎的互助,想到了那年狂風暴雨中相依相擁的嗬護,想到山崖邊、峁梁上扯破嗓子唱著的《信天遊》,想到了那天夜裏奪下剪刀,脫去上衣看到她身穿的紅兜兜。宋億德這位莊稼人平生萌生了衝動……他如饑似渴地說:“秀,讓我親一口……”

玉秀亦沉浸在那愛河翻卷的激情中,她柔溫地閉上眼,欲想享受著那愛的滋潤。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小建興不知所然又頌唱道。

億德和玉秀聽到孩子的頌唱聲,倆個心中獲得的是比什麼都重要的滿足。

日月輪回,春播秋收。時間又過了兩年。

玉秀生下了二子雲興,又生下了三子長興。玉秀雖未至而立之年,但那先前秀俊的臉上多了些蒼老,眼瞼下垂了,眼角的魚尾紋鏤刻著對孩子哺育與操勞的年輪。但那目光更加閃射著睿智的光亮。幾年來同老婦人婆媳親密地相處,使她感到了那曾失去的母愛時時滋潤著她冷卻的心,從老婦人言談話語舉姿行就中,使她明白了許許多多做人的範模,做事的誠信,持家的勤儉和與鄰裏睦合相處的品德。從二兒子雲興在繈褓中的嘻笑,到三兒子長興的呱呱墜地,從建興那不知所然對《三字經》的頌唱,到年僅七歲的玩童能說出句句的含意,老婦人付出的心血長如流水,重如泰山。這一切的一切更使玉秀對老婦人充滿著那種刻骨銘心的深情感激。

話說洪武十三年(1378年)河南又遭旱災。到了秋收時節,地裏玉米幹枯的秸稈隨著西北風的吹拂著枯葉發出“嘩嘩”的響聲。地裏的穀穗,除了極少的穀粒在糠皮裏縮居著幹癟的身子,愧疚地麵對耕耘的汗水。道路上蕩起的塵土,揚起的塵土一陣又一陣撲向耕田中沮喪地望著絕收的農人。

小建興望著哭喪著臉的父親,用雙手把水罐捧給了他。

宋億德望著這麼懂事的孩子,心裏一熱兩顆淚珠滾了出來。

小建興似乎懂得了爹的心,他開口吟頌道:“稻梁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孩子的吟唱疏解了億德心中的沮喪,他緩了一口氣問道:“建兒,奶奶教你的這是啥意思呀?”

小建興隨口說道:“奶奶說,人要吃飯就得種地打糧,俺們吃著五穀糧食,就不要忘記種地的人。爹,俺也記著您不會忘記您的。”

宋億德把建興緊緊摟在懷裏,說:“建兒,爹會養活你和雲興、長興、你娘、你奶奶的,這裏絕收我看啦,是這裏的地氣不好,咱再選個地方去種地?”

建興問:“到哪種呀?”

宋億德說:“到密縣,到宋寨呀?”

建興說:“離這遠嗎?奶奶、娘都去嗎?”

億德搖搖頭說:“你還小,有些事你不知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