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回:祭祖先重回洪洞地 學做糖巧使拜師計(上)(1 / 2)

《夢幻樓閣》:

第十回:祭祖先重回洪洞地學做糖巧使拜師計

卻說雲興和長興相想把爹的棺槨移至禹州,不料被建興得知,搭草庵護墳塋,築假墳,吟唱《三字經》感化倆兄弟,才使得長興和雲興消了移棺之心。兄弟三人相約商定,每逢父母忌日都要密縣、禹州兩地來往祭拜父母,以慰父母在天之靈,因為在他們身上都流著母親的血,長著父親的骨。他們都是宋家的後代,是宋氏宗祖一脈相承。自此後,兄弟三人時常往來,相互幫襯,並相互勵誌要幹出名堂,傳承後代,生兒育女為宋家光宗耀祖。這勵誌的承諾果然應真,建興、雲興、長興的後人在以後的年月裏鑄治家之誌,立報國之心,先後都出了顯赫中華的名人,真正為先祖宋億德揚名耀宗,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建興與蘭妮成婚後第二年便生下一子,單字叫龍。建興不愧熟頌《三字經》,心領其經魂,把兒子起名叫龍就是要兒子像龍那樣騰空淩雲,潛海鬧波,用淩雲豪壯的大氣光耀宋家大業。雲興和長興也先後娶妻生子,他們互致道賀後,亦先後娶妻生子命名。雲興之子單字叫鳳,為百鳥之首,百鳥朝鳳寓意吉祥福祿。長興生子叫彪,他想讓兒子就像他本人一樣秉性彪悍,要兒子把宋家名堂彪炳千古,流芳後代。兒子們自然秉承祖業,各自幹出一番事業,其後我們慢慢道來。

花開兩枝,先說建興。

建興按照爹的遺言勤耕於宋寨的田地,其年老天有眼風調雨順,地裏的莊稼在他和蘭妮的辛苦耕作之下連年都獲得了好收成,糧囤的糧食冒了尖,灶鍋裏的飯菜油水不斷,雞鴨鵝牛“呱呱”“喔喔”“哞哞”亂叫,新蓋的三間新房比爹在世時蝸居那草房強了許多。每當農閑之時,建興總要搬個小椅子坐在那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架下,看著一串串發紫透紅的葡萄,心裏蕩漾起一種碩果於心的笑容。

這時已長到七八歲的宋龍跑了過來,拉著爹的手說:“爹,啥時間咱也能修個高門台,蓋個大房子,還有蓋個啥樓,在樓上能看到禹州的奶奶,看到你常說的山西老家呀?”

兒子的話勾起了爹的囑托,是呀,啥時能為兒孫們蓋上新瓦房,築起大樓房啊。

這時蘭妮從外邊挑著一擔柴走了進來,她放下柴擔,小龍便搬了凳子過去。

蘭妮撫摸著龍兒的腦袋欣喜地誇獎道:“我兒子真懂事呀。”

小龍說:“娘,爹教俺《三字經》說‘融四歲,能讓梨’,還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俺都七歲啦,能不孝敬爹娘嗎?”

蘭妮把小龍攬在懷裏,親昵地說:“好兒子,你老奶奶沒白教你爹,你沒白學會爹的話,咱宋家就要出有出息,有骨氣的人。”

小龍掙開蘭妮摟抱的懷,對娘說道:“娘,我要爹蓋大房,還蓋樓房,在樓上能看到禹州的老奶奶,能看到山西的老家,還能看到北邊的三老爺,東邊的二老爺。”

蘭妮問:“什麼北邊的三老爺,東邊的二老爺?”

小龍說:“是爹給我說的,二老爺叫億仁,三老爺叫億孝。老爺爺從山西遷到這,沒有二老爺和三老爺抬著奶奶生下爹就沒有爹,沒有爹就沒有我。”

蘭妮把小龍又拉到懷裏,眼裏含著淚說:“好兒子,做人就要知恩圖報,記得二爺、三老爺和老奶奶的恩德,好好做人,傳好咱宋家的血脈,娘就寬心了。”

“娘,您說蓋不蓋樓房呀,你要不蓋,長大了我就蓋。”

“可咱家還不富,就靠種地打糧食難呀。”蘭妮無奈地說。

這時建興說:“他娘,爹在世時說過想做麻糖、灶糖,咱家有這些糧食,爹說過老家山西的麻糖很出名,主要是穀子和大麥,咱家的穀圈冒尖了,糶出去又賣不上大價錢,要是用這穀子做麻糖賺得會比糶出去掙的多。”

“你又不會做麻糖,山西老家的麻糖你沒見過,也沒吃過,你又不知道咋做的。咱莊稼人就種好地吧,蓋房蓋樓沒錢就慢慢聚,咱這一點家業可是賠不起呀。”蘭妮說。

“爹說過,山西老家做生意經商在全國可是出名的。人家會做成的生意咱咋做不成?山西麻糖沒見過,沒吃過,我想回趟山西老家,一來祭祭奶奶,二來就看看咋做麻糖學一學,莊戶人靠地裏刨食,發不了家呀。”建興說。

“建興,俺知道你有孝心,更摸著你像爹那樣想辦事會辦成的倔脾氣,要想回老家看看奶奶就回去一趟吧,咱宋家的祖宗不能忘呀。”蘭妮知道建興說啥話像板上釘釘,說過的話不會變,於是安慰他說。

“現在到山西官道上有驛站了,回去也方便,我少則十幾天,多則不會過月。這些時苞穀灌漿,穀子長粒,田地裏沒啥事。還有要是雲興和長興回來了就說我做啥啥了,千萬別說我回山西老家了,免得倆兄弟操心。別讓龍兒亂跑,苞穀棵子高,別讓他跑進地裏玩鑽進去出不來,到時候你操大心。”建興囑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