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回:謝恩公精心做麻糖 建府第詩興對餘妃(下)(1 / 3)

田地裏看著這一隊人馬和兩乘轎子,宋守道對守法說:“哥,那軍營建成了,該是那治河的大官來入住的吧。”

宋守法不以為然地說:“管他哪,他當他的官,咱做咱的民,井水不犯河水,咱老百姓操那閑心幹啥呀?”

守道說:“我要是能想法進那府裏看看那樓是啥個樣子,將來咱蓋樓了也好比葫蘆畫瓢呀。”

宋守法停住了手裏的活:“守道,你胡說個啥,你看府第四周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哪當兵手裏那槍刀寶劍是吃素的嗎?再說你就是能進去,那是京城蓋的樓殿,咱老百姓能蓋得起嗎?你別老想著爹手裏那倆錢,那是做生意的本錢,等生意做大了,賺多了錢再說不遲。再說就是蓋樓也就是比咱村裏那瓦房高點吧?”

宋守道點了點頭對守法說:“怪爹不讓我讀書,要是讓我讀書了,進了鄉試,考了秀才,再弄個舉人,說不定也能弄個進士幹幹。聽說那年在咱這地邊過的那個張大人也是種地出身的貧民呀。”

宋守法說:“別胡亂想了,咱宋家祖宗裏有那靈氣嗎?”

宋守道反駁道:“那就難說了,咱不行咱後人不行?說不定咱大宋家的後人

還有可能中進士做大官呢。”

守法說:“幹活吧,幹活吧,別瞎想了,多幹活多打糧食是咱莊稼人的本分,說閑話瞎想這那,地裏照樣不能多收一粒子。”

守道瞥了一眼守法:“哥,你就沒誌氣,想都不敢想還能幹成大事?”

卻說這宋寨街麵,由於地位與周邊幾個村子相鄰,又是位於官道旁邊,四周村鄰的鄉民前來這裏做些買賣,便形成了一個不大的小集市,集市上多買賣農產作物,豆子、小麥、玉米、芝麻、雞鴨豬肉,還有多種特味小吃,涼粉、燒餅、包子、油條,尤其那宋家麻糖的店鋪招牌更為惹人顯眼,隻是眼下不是做麻糖的季節,多數衝著想買麻糖的人都前往而去,但見鋪門關閉,奢望吃麻糖的人大都高興而去,掃興而歸,嗟歎道:“宋家要是能把麻糖做的不分季節那就賺大錢了。”

在一邊閑賦轉悠的宋國邱聽了這話,感到頗有幾分道理,要想靠這麻糖致富發家,真得在這麻糖分季節的製作上下點功夫。就在宋國邱在集市上低頭尋覓轉悠之時,宋來頭那兒子宋孬領著遊七走了過來。

“就是他,就是他家做麻糖的。”宋孬指著宋國邱對遊七說。

遊七身著便服,在集市眾人群中雖不顯眼,但那副麵相倒使人看到生畏。

宋國邱還是當年在自家地頭認得遊七,便拱手作揖道:“大人有何指教?”

遊七倒也識相,對宋國邱說;“老宋頭,在這集市上就別叫官稱,就叫我遊管家吧。”

宋國邱禮貌地說道:“管家謙卑了,鄉民記住了。”

遊七說:“你家不是做麻糖的嗎?”

宋國邱說:“祖上傳下來的,隻是現在不是做麻糖的時候,到了入冬季節,鄉民一定精製一些送上。”

遊七聽了這話立刻變了相,改了腔,他橫眉冷對,惡狠狠地說:“不行,現在就得做,我家大人從京城趕來督察治黃之役,念其當年救你家之恩,也該為張大人勞累勞累,三日之內我就來拿,不得有誤。”

宋國邱一聽這話急忙說道:“遊大管家,這三日之內萬萬不能。”

遊七橫眉一瞪:“怎麼?你敢怠慢首……”他欲要說出首輔大人,又急忙改口道:“你敢怠慢張大人?”

宋國邱誠懇地分辯道:“不,不是。遊大管家,您是不知道這做麻糖,大麥芽要泡出生芽,六天之內要細心觀察,芽不能長不能短,這穀子要在石碾上碾成細糝在大鍋裏熬,觀察火候要精道,不能稠不能稀。米糝熬熟之時再兌入大麥芽,均勻攪拌,再熬半個時辰後濾渣鏟出,然後拉條。最後還要滾上芝麻,這芝麻要細搓去皮,不能爛不能裹,要勻稱。成型曬幹不能軟不能硬,軟了粘牙,硬了咬不動,就沒有脆酥香甜的口味了。您說這麼多道做工能做出來嗎?就是硬做出來,沒有那脆酥香甜的口味,砸了宋家麻糖的牌子不說,讓張大人吃不到美味,豈不是壞了您的一片孝心。”

遊七聽了宋國邱這話倒有幾分道理,宋國邱又這樣從討好他,他怕好心落個驢肝肺,於是改口說道:“七天行了吧,七天做不出來,要是讓粘了張大人的嘴,糊了餘……”他想說餘妃,又急忙改口道:“糊了餘奶奶的口,我就帶人砸了你的牌子,封了你的鋪子。”

宋國邱誠惶誠恐地說:“這季節還沒做過麻糖,那就試試吧。”

遊七大聲說:“不是試,是要做的比平常的還要好,要真是讓張大人欣喜了,說不定還響到京城。”

宋國邱忙說道:“承蒙大管家厚愛,稍有不周還望管家海涵。”

宋孬接上說:“要做多做點,俺要吃俺家的羊屎呢。”宋孬有點口吃,還沒想好就說出來了,話一出口隻說了半截。

遊七一聽宋孬這話有點好笑,忙問道:“小雜種,你為何吃你家羊屎?”

“他……他……”宋孬結結巴巴地,越急越說不出來。

宋國邱望著跟著遊七走去的宋孬,歎口氣道:“子不孝,父之過啊。”

卻說這宋國邱聽了遊七的話,心想不敢怠慢,在這樣秋收季節做出麻糖,從天氣上講雖不再炎熱,但對做麻糖來講,氣溫亦很重要。再說這是做給對他有恩的張大人品嚐,一來是報恩,二來誠如遊管家所言,如能讓張大人品嚐到味道色澤俱佳的麻糖傳到京城,不僅是大宋家的榮耀,也是為擴大麻糖生意走出一條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