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回:謝恩公精心做麻糖 建府第詩興對餘妃(下)(2 / 3)

宋國邱對守法、守道傳了遊七的話,講了自己的想法,守法與守道自然讚

成。

守法想如果能在這季節做出好麻糖,不僅家裏存糧有了出路,而且自家那幾十畝地再雇點短工多種些穀子和芝麻,來年做麻糖便就有糧食了。

守道則想要是能把宋家麻糖做到京城,他就到京城經營,一來出去闖一闖見見世麵,二來借機發展,也好謀個什麼官職幹幹。

宋國邱想這宋家麻糖的秘方一定要傳下去,莊稼人就要靠莊稼發財,光靠糶糧食能賣幾個錢?光靠糶糧食能光大農業蓋樓置產嗎?為張大人做這麻糖一定要精之又精,嚴之又嚴,好上加好,如能得到張大人的賞識,那可真是光宗耀祖啊。

父子三人雖想法不一,但都想到怎樣用宋家麻糖治家,都想把這次麻糖做好,讓張大人為其揚名。

宋國邱又雇了宋家族人,說話就幹了起來。

涮淨大缸,把大麥淘了又淘,淘去土屑砂粒,塵垢髒物。撿了又撿,撿去癟子麥粒,發黴麥粒,變色麥粒,剩下的全是個個飽盈盈的大麥粒。然後把水桶洗了又洗,涮了又涮,專門一大早趁鄉民還沒起來打水,弄混井水之前打來清淨井水倒進缸裏,把淘淨精檢的大麥倒進缸裏讓其發芽。然後又從穀倉裏挖出上等穀子簸了簸,簸出糠皮碎米,穀梗碎穗,又把那院裏的石碾用清水洗了洗,擦淨晾幹,把簸淨的穀子倒在碾盤上,守道、守法還有族人推起碾來吱吱亂叫,在碾道上走起了無盡的路程。米糝碾成,宋國邱抓了一把,仔細一看不大不碎。同樣又簸挑出上等的芝麻,在洗淨的大鍋內炒熟後輕搓去皮,因被炒而微微泛黃的芝麻粒粒飽滿,炒出的香氣讓大家聞著都不停地咽口水。因氣溫較高,原本要泡六天的大麥四天就生了芽,宋國邱用笊籬撈出察看,見那麥芽不長不短正是時候,於是把洗了幾遍的灶台大鍋添了水燒了起來,等到水開,將米糝倒進鍋裏用大火煮,邊煮邊不停攪拌。宋國邱在一邊仔細觀看,到米糝熟時又把那曬幹碾碎的大麥芽倒進鍋裏用小火熬,同樣邊熬邊攪拌。熬了約有半個時辰,宋國邱用勺子舀出那粥糊一看,用手扯了一下,用嘴一嚐急叫停火,這以後鏟塊、拉條、晾幹、上粉、滾芝麻,一道道工序做的嚴之又嚴,細之又細。

守道拿了一塊瓣下一點兒放進嘴裏,說道:“爹,這比咱往年做的還好吃。”

宋國邱瞪他一眼說:“好吃也不能吃,這是貢品。”

本來族人們忙了幾天,在這個季節想起那麻糖就流口水,想弄塊嚐嚐,聽宋國邱這麼一講,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流到嘴邊的口水又噎了回去。

宋國邱讓守法到集市那雜貨店買來大隗產的上等棉紙,一張張撿了又撿,破口的不要,紙漿不勻的不要,絕色不一樣的不要,從買來的一捆棉紙中隻撿出四十多張,兩張一包,把那麻糖方正正地包了起來。這天正是七天。

這時遊七,身後跟著兩位差役,抬著一個四周包著金釘的漆紅箱子走來,倆差役手裏還掂著把斧頭。那差役後邊跟著宋孬,宋孬拽著楊寡婦的手也跟著進了宋家院。

宋國邱見遊七進院,急忙迎了上去。

“老宋頭,麻糖怎樣了?我可是帶著砸牌子的斧頭來的。”遊七傲慢地說。

“遊大管家,做好了。”宋國邱說。

“怎麼樣呀,會粘嘴哏牙嗎?”遊七瞪著凶狠的大眼說。

“遊大管家,您就親自從中挑一包嚐嚐吧。”宋國邱指著擺在方桌上那一摞摞包得方方正正,放得整整齊齊的麻糖包對遊七說。

遊七圍著這方桌轉了一圈,看了又看,掂掂這包又看看那包,像審賊似的。然後從一摞中間挑了一包,解開羊毛撚成的紅絲繩,看到那麻糖塊塊色澤乳黃,個個勻稱劃一。又撿了一包解開一看,一比一看一模一樣。然後拿了一塊欲要張嘴卻碰到胸口,這麻糖一下子就被碰碎了。遊七有些尷尬:“這麻糖這麼不堅實呀?”

宋國邱忙說:“堅實了就咬不動哏牙啦。”

遊七又拿了一塊放進嘴裏,牙齒還沒用就滿嘴脆酥了,他“吧嗒”著嘴連連說:“好吃,好吃,宋家麻糖果然好吃。張大人,還有餘奶奶一定讚賞。”

宋孬聽到這話便問:“餘奶奶是啥大人他娘嗎?”

遊七一聽這話氣得暴怒,抽手就打了宋孬一耳瓜子:“是你娘個頭。”

楊寡婦見兒子被打,欲想發瘋撒潑,對遊七說:“你個管家的頭,憑啥打俺兒子?”說著欲要上前去抓遊七。

這遊七豈是吃素的主,對差役說:“給我打,敢當眾汙蔑本官,找死呀?”

這差役一聽主人發話,倆人一齊上前伸出巨掌左右開弓,對著楊寡婦拍起了肉餅。

楊寡婦本來是想帶著兒子上門到宋家討糖吃,誰知糖沒到口,母子倆腮幫子一下胖了許多。

再說在驃騎的前護後擁下,那兩乘轎子抬進了剛剛落成的府第,院內早有奴役仆婢女相迎。

張居正身著素服從那第一乘大轎上下來,舉目這新建的庭院。

仲秋時分,從遠處移植來的桂花飄著泌人肺腑的馨香,走過牆上鏤刻著五福圖形的照壁,穿過沿照壁東西環繞的廊道,廊道被漆得紅明,廊柱下那過膝的隔屏是花式不同的鏤空木雕,做工精細,可以與紫禁城的隔屏媲美。這環廊的天井是一座由靈壁石砌起的假山,假山峙立在碧青的池溪裏,池子裏的鯉魚打挺戲遊,蕩起一波波的漣漪。與環廊交彙的正中是一座殿堂,雖不十分高大卻十分的富麗堂皇,飛簷走壁,畫棟描金,赤黃青綠的鳥卉飛臨那簷梁柱木上形姿各態栩栩有神,這殿堂上是張居正親書的鎏金大字“延益堂”。穿過這殿堂,正麵是一處六角形的亭子,六根紅漆柱子托著六角琉璃瓦蓋。亭子裏一方白色房山玉石棋桌,棋桌四周擺了六個鼓形石礅座,石礅座上放著厚厚的猩紅色墊子。這亭子既是茗茶暢敘之處,又是博攣於楚河漢界的消閑之地。在這六角亭子的四周沒有門扇,隻有鏤空窗欞組成的一道屏牆,這屏牆既托起大殿的牆壁又擋住進入後院的障屏。要進入後院隻有從左右兩旁青磚雕花的拱門進入,進入後院便是寢殿,寢殿內的一切裝飾與京城首輔官邸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