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回:張居正含冤剝諡號 餘妾妃命喪逃戶地(上)(1 / 2)

《夢幻樓閣》:

第十四回:張居正含冤剝諡號,餘妾妃命喪逃戶地

話說秋收時節。這天一早,日升高竿,晨露已散。

宋國邱帶著守法、守道來穀子地準備打鐮收割。這一年風調雨順,加之管理勤到,雜草無生,這穀穗一穗穗長得籽粒飽滿,個個充盈。宋國邱看著這八畝齊刷刷密紮紮黃澄澄的穀子心裏樂開了花,這穀子一收就可製作麻糖,反季做糖本小利大,農家人生財路賺的就是心計錢。

“爹,磨刀石不是帶來了嗎?”守法問道。

“你問守道,這點事還問我?就不長心眼嗎?”宋國邱正在做發財夢,聽守法問話,嗔怪地說道。

“帶磨刀石幹啥?”守道說道。

“這穀子的壟茬這麼厚,這一趟三壟割不到頭鐮刀就鈍了,硬鈍割費力不出活,把磨刀石帶來,鐮鈍了就磨,沒聽人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嗎?”守法說道。

“哥,我說你笨吧,真是腦瓜子不開竅。這八畝地就憑咱哥倆能一天兩天割完了嗎?村裏地少的,他們收割完咱就雇短工割唄,反正也用不了幾個錢。”守道說。

“守道你就想著那幾個錢,雇短工圖省力,咱莊稼人掙的就是力氣錢,你道那幾個錢是大風刮來的,那是咱用汗水和心血積攢起來的呀。”宋國邱戲落著宋守道說。

“農夫們是不易呀,聽說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嗎?”這時一個頭紮東坡巾,身穿絳色衣,腰係羅巾,氣宇軒昂,胡須飄然非俗之客佇立地頭聲情並茂地說。

宋國邱回頭一看,急忙說道:“這不是張……”

遊七急忙阻止道:“叫張先生。”

宋國邱心裏有些緊張:“張……張……”

張居正捊了一把胡須笑了笑:“這位大哥不必謙卑,本人來此是為督察治理黃河水患之事,順便看看農夫收成,體恤一下民情民意呀。”

宋國邱急忙感激地說道:“自當年大人在小民地頭一見,這官稅雜役少了許多,加之這幾年風調雨順,皇上實行單一稅賦,俺莊稼人的心裏踏實,真是皇恩浩蕩啊!”

“聽大哥之言你也是讀書之人?”張居正聽宋國邱這言語彬彬有禮地問道。

“不敢,不敢,小民目不識丁,這些話語言傳是靠祖上傳下的《三字經》知曉的呀。”宋國邱誠實地說道。

“是啊,一本《三字經》傳承幾朝幾代人,國民教育,知之於法,曉之於理,守之於德,勤之於奮,國強則家富呀。”張居正非常感慨地說道。

宋國邱急忙說道:“張大人言之極是,小民銘記於心,《三字經》說‘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張居正聽宋國邱把《三字經》背的極熟,用的極切,非常慷慨地說:“我之大明,國昌民盛,重在禮教呀。”

遊七見張居正對宋國邱這麼讚揚急忙近前拍馬屁道:“大人,這位鄉民就是給您做那麻糖的匠人呀。”

張居正聽到這話,忙親切地說:“承蒙大哥讓本官能吃上那麼好口味的麻糖,在京城也是沒有的呀。”

宋守道聽到這話走上前道:“張大人,俺這八畝穀子一收割進倉,精工細作,能做好多麻糖,到時候俺就運到京城去。”

張居正哈哈一笑:“要是如此,本官就給你們題匾叫‘宋家麻糖’。”

遊七也趨勢道:“張先生的字寫的最好,在京城是千金難求呀。”

宋守道真到猴精,急忙跪下對張居正說道:“那就求張大人寫這幾個字吧。”

這時突然有一驃騎從府第方向飛奔過來,那馬蹄尚沒停穩,那差役便就滾鞍下馬,半跪在張居正麵前說:“首輔大人,皇詔有諭命您火速回京。”

張居正不敢怠慢,由那差役和遊七扶上驃馬,揮鞭向府第趕去。

“啊,他就是張居正,當今皇朝的首輔?”宋守法驚詫道。

“哎,可惜沒能讓他寫‘宋家麻糖’那幾個字呀。”宋守道有點歎息道。

“快割穀子吧,酒香不怕巷子深,隻要有好貨,到哪兒都叫響。”宋國邱說著向那坐著驃騎絕塵而去的張居正喃喃自語:“當今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要的就是這樣的好宰相呀。”

話說萬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萬曆皇帝的先生,中極殿大學士,太傅,太師,大明朝受三公封號的文臣張居正病重不治,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