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七回:朱會頭廟會逞無賴 宋培基仗義懲惡霸(上)(1 / 3)

《夢幻樓閣》:

二十七回:朱會頭廟會逞無賴宋培基仗義懲惡霸

話說距鄭州以南二十餘裏有座小山叫梅山。這山雖不甚高,倒十分靈秀。山上綠樹叢叢,山間溪水潺潺。說起這溪水倒真神奇,這溪水多少年來,滋潤著山下數千頃良田,從沒幹涸過。當地人叫這溪水為娘娘河,傳說是玉皇大帝的女兒,一次思凡下了天界,來到這裏看到這裏的鄉民,望天收禾,幹旱時天無降雨,禾苗枯死,民不聊生,則動了惻隱之心。回到天界拔下頭上的銀簪,在天河邊紮了一個小口子,從此這山上便出現了一條小溪,溪水涓涓一年四季流淌不斷。鄉民們都稱這溪水為神水,不論天多旱,地多幹,這溪水從沒枯竭過。溪水灌溉著倉田,使得這裏的莊稼連年豐收,鄉民們過著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生活。一次天神巡天,俯望大地,隻見大地上現出幾個大字,這大字是“人定勝天”,巡天神看到這字後,稟報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罷大怒說道:“自古天命不可違,凡界百姓豈可違了天命?”於是急令雷公雨母不許降雨於天下。一連三百餘天天上滴水未降,這梅山周邊仍綠苗茵茵,莊稼豐腴,毫無枯竭之像。巡天神看到甚為不解:這裏禾苗不枯,莊稼茂盛,家家豐樂平安,難道這有神佑不成?於是這巡天神便下凡扮作農夫模樣來到這裏查看,原來是一汪溪流布施著這裏的倉田。他來到溪流邊細心查看,感到甚為驚奇,這溪水清澈甘烈,飲之醇甜入口,蕩津肺腑乃有天河水美之味,更為不解的是,這溪水隨著倉田灌溉之需時而湧流噴薄,時而細流涓涓。這巡天神回到天府,把這神奇溪流告訴玉皇大帝,怎奈這事被玉皇大帝那思凡的女兒得知,說這巡天神違犯天條,私自下凡作亂,意在禍害天下百姓,使百姓遷怒上天。玉皇大帝自然聽從女兒言語,便把這巡天神打下凡界永世不得超生。

這巡天神下凡後,對玉皇這女兒忌恨在心,來到這梅山地界興風作浪,禍害百姓,並搬來一塊天石把這娘娘河的泉眼堵死,從此這裏溪水斷流,禾苗枯死,原來一片蔥綠的原野倉田變得淒涼一片,民不聊生。

這裏的百姓為盼望上天賜福,便在山上建立了一座娘娘廟,祭神求雨,懇求娘娘河湧泉重流。每年的三月初三是百姓們的祭拜日,來這裏拜廟祭神的民眾抬著豬羊供果祭品絡繹不絕,久而久之也便形成了廟會。

這一天宋培基和鄉裏族人也來到了這梅山山下,祭山拜神。

話說大凡這廟會,都有個會頭,會頭手下都有二三個幫手,管理這廟會的秩序,收受祭山拜神供品。若是賢惠的會頭,做這會頭之差則願為鄉民盡些善本之事,對信男善女的供品記下祭品數量品種,祭後如數奉還。若是波皮無賴的會頭,則雁過拔毛,記下祭品數量之後,則以收取會費之名把那些上等祭品,如整頭豬羊留下,與手下嘍囉海吃飽餐一番。這上供者大都是遠方來客,對此雖有怨言則不敢吐露半聲。這會頭大發廟會之財已成養家糊口之業。

這梅山三月三廟會的會頭姓朱,綽號“豬頭”,因長得肥頭肥腦,當地人都叫他“肥豬頭”。這天肥豬頭帶著手下二三十人,在廟會上吆三喝四地狂叫著:

“抬豬羊的,往前走,挎竹籃的一律不得上到廟前,就在山下燒點紙錢回去吧,免得上去人多擠壞了下不了山。”

那些挎竹籃的便說道:“拜神祭山要的是個心意,怎麼能以供品多少大小論短長呀?”

豬會頭的手下便接著說:“這是豬頭爺的規矩,你敢不聽呀?”

挎竹籃的一聽來氣了說道:“趕廟會還要啥規矩?燒香磕頭不就講個心意嗎?”

這豬會頭的手下一聽來氣了:“說是規矩就是規矩,你敢不聽?想找死嗎?”

挎竹籃的也來氣了:“俺來這裏趕廟會,圖的就是做善事,你這話說的咋沒個人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