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一回:亟夙願東瀛拜孫文 敬中山迷惘沏明悟(下)(2 / 3)

宋曰修靠絲綢起家,供兒子考中秀才,又進京上了大學堂,東渡扶桑求取功名,本想讓他光宗耀祖,可盼來的竟然是被官家追捕,東躲西藏為兒子的生死存亡牽腸掛肚的結局。思想著他黯然傷神,但聽到兒子為國為民甘願捐軀的浩然大誌又有些欣慰,這位熟讀“五經”“四書”,深諳孔孟之道的老人又怎不懂“國不在,民豈存”的道理?

望著兒子那消瘦的身體且堅強的性格,曰修老人對聘三說:“孩子,想幹的事你就幹吧,爹聽了你講的孫先生的主張是明智大義呀!家裏的事你就別操心了,需要銀錢的時候爹給你,隻是要多多保身,富民、富國要靠你養大成人。”

宋聘三恭恭敬敬地向父親鞠了一躬說道:“爹,孩兒就不再對您老行跪拜大禮了,興這鞠躬禮已是滅清複興中華的孝道。兒做的事就是富民、富國呀!”

宋聘三這次回到家鄉秘密組織推翻清朝起義的失敗,使他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他認識到要推翻喪權辱國的清政府,隻靠少數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隻有號召人民大眾形成全國規模的運動,革命才能成功。

且說這一天在宋家寨的村子裏來了一位年輕人,他身著對襟的長袍,滿臉俊氣,文雅儒禮:“這裏是宋家寨嗎?”

背著大鋤剛從地裏鋤地回來的宋克山見這年輕人問話,便熱情地答道:“是宋家寨,這位老弟從哪裏來,找誰呀?”

“俺叫宋五詔,對啦,學名叫宋聘三,是從禹州淺井來的,想在這兒謀個教書的差事。”宋聘三以探詢的口氣說。

“禹州淺井的?姓宋,是宋家大院的人吧?”宋克山非常熱情地問道。

“是宋家大院的,大哥您是?”宋聘三這次到密縣地邑的宋家寨就是按父親說的話,一是回到祖先所在地看看,二是以族人的身份來這裏宣傳孫中山的民主思想,他聽到宋克山如此熱情的問話便忙回答道。

“快到家裏坐吧,咱是一家人。我叫宋克山,是先祖宋億德的第十三世嫡孫,宋家大院是先祖妣氏厝居地,宋家大院和這宋家樓院是同宗同祖的一家人呀!”宋克山熱情地陪著宋聘三在回樓院的路上邊走邊說道。

“該叫什麼輩分我就說不清了,既然回到家裏,就以年齡尊稱吧。聽我父親講,好像我和你是同輩分的,不過現在要進入新社會了,清朝政府的君主製度已經完了,現在社會就要進入民主共和了,這是南方有個叫孫中山孫先生的思想主張。天下窮苦人都是一家人,我們的目標就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宋聘三激情澎湃地滔滔講道。

宋克山聽到這話有點驚愕地環顧了四周,見沒來人,便急忙說道:“兄弟你的話是革命黨人的話,我都聽懂了,最近這裏官府也在抓革命黨人,這些話到家裏說,別讓外人聽見了,是要殺頭的呀!”

“克山哥你怕了?”宋聘三問道。

“咱大宋家的人怕過什麼?隻是光棍不吃眼前虧,隔牆有耳,事還沒辦成就被官府抓進去了,那值得嗎?”宋克山誠懇地說道。

“大哥,我信你的。”宋聘三聽到宋克山講出這肺腑之言,頓感家人的親情血脈之緣。

這一天宋家樓院旁邊的學堂裏來了一位新先生,學童們感到以前塾師們講的之乎者也的《五經》《四書》被這位新先生直來直去的白話文所代替,那些最讓學童們難以學會的“八股文”格式也被這位新先生的新文作法所代替,更讓學童們朗朗上口能背詠的就是“要立誌做大事,不要立誌做大官”的學習目的,“自己應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應為之事勿待明日”的學習態度;“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於自身之肩上”的學習重任,恰恰與過去學習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大相徑庭。宋聘三把孫中山的思想灌輸於學童們的心中,使他們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