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議室中出來,看著已經將要落下的太陽,方元無奈的搖了搖頭,“又是一天哪!”嘴裏發出一聲莫名的感歎,想著堆積如山的賬簿田冊,方元就是一陣頭疼。
乞活軍如今已經攻占五州之地,與文昭皇帝李肆的大蜀相比,也就隻是差了一個成都府而已。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一時間要做的事情就如同亂麻一般,難以理順。
乞活軍在過去的半年,固然整理出了一個勉強算是行之有效的軍政體係。但是原先的體係也隻是在四明山上施行,如今驟然鋪開一個這麼大的盤子,卻是一點都吃不消。這件事不光方元在發愁,連李信也是煩的夠嗆!
五州二十六縣,乞活軍實現真正的管控的隻有眉州和益州。邛州,茂州,彭州還處於無政府的軍事管製狀態。若不是手裏的人才實在是不夠用,李信也不至於將裏亭製再拿出來說事。
說到底其實還是一句話,乞活軍的根基淺薄,沒有充足的人才供應體係。人才儲備的不足,導致現有的政治體係難以建立。
畢竟,如果有充足的人才供應體係的話,李信也就不至於一門心思的加強對基層的管控了。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裏亭製固然加強了對基層的管控,但是必定會引起宗族勢力的強烈反彈。不過幸運的是,在經曆了李肆的掃蕩之後,七州的大族基本上都被義軍給滅了。能保存下來的家族,也就是縣城外的塢堡了。
想到自身的窘境,李信不禁撓了撓頭。別看李信乞活軍現在多麼的風光,茂州以東的軍州更是聞風喪膽。但是真實的情況如何,還是當事人的李信的心中最清楚。
缺人才,卻戰馬,缺糧食…什麼都缺!這就是乞活軍的真實現狀。麵對這種殘酷的事實,李信就算撓破了腦袋,也沒有想出半點解決的辦法。
嗯!準確的說是,不是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而是想到的所有解決辦法都用上了。然而,問題依舊沒有被解決!不管李信怎麼填,都有一個填不上的口子。這已經不是無能為力了,而是實實在在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四明山上的時候,李信就在軍中找到了二十多個粗通文墨的家夥。對於這些家夥,李信沒舍得讓他們上戰場,就一直讓他們跟在方元的手底下處理軍中的細務。
如今這二十七個人都已經全部派駐出去了,但是即使是這樣。乞活軍才僅僅接管眉州和益州的庶務,還有十七個縣的整整的缺口沒有補上。盡管這個時候官府要管的事不多,民間也沒有那麼多的糾紛。
雖然已經實施軍事管製,但是這隻是一時之計。軍法太過嚴苛,強行依軍法治民事,遲早還是得出大亂子的!
盡管李信早在兩個月之前,李信就在乞活軍下設置了一個庶務司,由武士同擔任庶務司教授一職。
希望通過這樣的手段培養一部分人才,來填補乞活軍未來的軟肋。雖然剛才武士同告訴自己,庶務司的培訓已經完成。但是即使是這樣,能夠完成學業的也不過區區六十人,就這還是加上武家和李家兩家人以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