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令喻(下)(1 / 2)

天剛蒙蒙亮,戚老三背著一擔砍得齊整的木柴走進眉州城。

戚老三原本的名字其實不叫戚老三,家裏的老爹給他的起的名字叫戚一二,但是一加二可不就是等於三嗎?戚三是一個樵夫,“一擔幹柴古渡頭,盤纏一日頗優遊。歸來澗底磨刀斧,又做全家明日謀。”說的正是他們。

看似愜意的詩中,透出的卻是深深地淒涼。整日勞作,卻得一日之溫飽。曆朝曆代,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正是他們!

走進眉州城,就聽見鬧哄哄的。看著眉州城中紛亂的景象,戚老三的心裏猛地一涼,“莫非又鬧了什麼亂子?”倒不是戚老三多心,而是實在是這個年景不太平。三年前李四起兵造反在蜀地鬧騰了兩年,好容易被朝廷給平複下去;但是益州路也讓這一幫子丘八給禍禍的不成樣子。

當初任福剛攻下眉州的時候也是縱兵劫掠,大戶人家固然沒有破損,但是平民小戶卻被禍害的不成樣子。不過也沒辦法,誰讓人家是兵呢?

平靜了不到半年,北王的兒子又打了回來。雖然說搶掠的事基本沒怎麼幹,但是手段卻是一點都不軟。一晚上,眉州城裏抬出去兩千多口子。心裏陡然想起說書先生常說的那一句話,咋說來著?哦,對了。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世人!

看著遠處成堆的人群,沒有看見血色。戚老三心裏鬆了一口氣。看來不是鬧兵災!

看著擠在一起的人群,戚老三心裏多了幾分好奇,扛著柴擠進人堆。就聽一個穿著盔甲,軍官模樣的人在讀著什麼。

依稀間仿佛聽見了授田什麼的,戚老三的心裏多了幾分迫切,“授田!有這麼好的事?”又往前擠擠,就聽那將校開口,“都督府將令:凡男子年滿十八歲當服兵役,都督府招兵…”後麵的話戚老三沒有聽清,但是他心裏的好奇已經淡了不少。“當兵?!俺才不幹呢!”

俗話說的好,“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有一條活得下去的活計,鬼才會去當兵呢?從前朝開始兵士的地位越來越低,到了大靈末期,為了防止士卒逃跑,須得在兵士的臉上或手上留下刺印。

孔聖人都說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豈敢毀之!在士卒身上的刺印也使得兵役從此淪為賤役,也讓軍陣上的廝殺漢受盡了白眼。

戚老三正準備轉身離開,就聽見那個軍官說了一句,隻要過了審核進了軍營,都督府就發給三十畝好田。這下子,戚老三的腳就像是生了根一樣,走不掉了。三十畝地,我的老天!那得多少貫錢!

戚老三轉過身看著正在宣傳的士卒,心裏有點忐忑。戚老三的老爹還活著的時候,戚家的家境還算殷實,家裏也有著十幾畝地,還有半畝上等的水澆田。後來戚老爹得了癆病,家裏的十幾畝地也就被賣了七七八八,結果癆病還是沒有治好。

到了戚老三這一輩,戚家也就隻能靠著兩畝薄田過活。想著家裏的婆娘和孩子,戚老三咽了一口唾沫。自己已也經三十多了,哪怕是直接死了,家裏還能拿到三十畝的良田。想到這裏,戚老三將身上的柴火隨便找了個人賣掉,直接去了眉州城外的軍寨!

……

兩張輕飄飄的白紙,如同雷霆一般落在了鄉間百姓的心裏。對於那些上陣廝殺的廝殺漢,百姓固然是看不上,但是在三十畝田誘惑下,他們心動了。心中雖然依舊是充滿了疑慮,但是原本的戒懼卻是一絲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