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羅氏(1 / 2)

天氣漸暖,春耕已近。

三月的西益州已經滿是忙碌,雖然大戰剛剛過去不久,但是曾經籠罩的硝煙已經漸漸散去。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日對於百姓來說事關一年的生計。

果州,萬餘大軍會聚。兵戈殺氣衝霄而起,飛鳥禁絕。

漸漸轉暖的春日仿佛隻是一場夢幻,殺氣圍繞的果州仍舊帶著一縷徹骨的寒氣。羅興坐在帥帳中看著肅殺的軍陣,臉上不禁泛起一縷笑意。大戰快結束了!

簡州一戰後,大趙朝廷在川陝四路卻是失去了最後一絲騰挪的力氣。在攻占了益州路,梓州路全境,利州路半境再加一個重慶府後。都督府的目光投向了最後一個不安定的因素,羅氏羈糜州。

羈糜,羈糜。顧名思義,羈者,乃是軍事威壓。糜者,利祿安撫。羈糜政策,乃是中原漢人對於少數民族的基本國策。附則受而不逆,背則棄而不追!這兩句話就是羈糜政策的理論基礎。

羈糜政策始於秦,秦以東甌王職位動搖少數民族的抵抗意誌。史載曰:“王翦遂定荊南等地,降越君,置越郡。”漢末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提出“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即其帥而用之。”

到了大趙立國,中原曆經百餘年戰亂。曾經的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已經興起了諸多或大或小的勢力。因為北魏崛起,震懾北疆。故而大趙君臣為了維持南方的安定,開始對於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施行羈糜政策。

對於大大小小的蠻部勢力,大者設州,中者設縣,小者設洞。委任其首領為官,世襲罔替。各蠻部首領每隔三年,便會入京朝貢,以示忠心。效果如何暫且不談,但是羈糜政策的推行確實令西南地區得以安定發展。

川陝四路中,便設有羅氏,羅殿兩個羈糜州。川陝四路的官軍已經在簡州一戰中,被盡數消磨幹淨。羅殿偏遠,故而如今能對乞活軍產生威脅的勢力便隻有羅氏的土丁。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更何況對於李信來說,羅氏羈糜州可不是區區酣睡就能說明的事,擁有將近四十萬丁口的羅氏簡直就是如鯁在喉。既然如此,那就先平推了他!

羅興一路大軍頓兵羅氏後,都督府就開始將士卒不斷的轉運過來。如今的果州已經彙聚了一萬五千士卒。看上去或許少了些,但是剛剛經曆了血腥征戰的乞活軍士卒,卻是士氣如虹的時候。

但是若隻是這些,還對羅氏蠻族產生不了多大的威脅。羅氏一地,地形複雜,山川密布。縱使打不過乞活軍,隻要蠻族往山林裏一鑽,乞活軍也隻能幹瞪著眼。在陸地征戰,乞活軍的士卒不懼任何人。但是如果到了山林裏,種種不利,地形不熟是一方麵。蠻兵主場作戰,即使是孫武重生,恐怕也是回天乏力。

萬幸的是,乞活軍還有三千蠻族仆從軍。剛到果州的時候,曲出律的弟弟薩其真曾帶著兩千的蠻族士兵前來阻攔。結果在剛剛經曆大勝的乞活軍麵前,強壯的蠻族勇士卻是如同稚子一樣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