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帷幕(1 / 2)

榷場之中,燈火通明,四處皆是燃起的炭盆。白日的喧囂已經散去,隻剩下碳塊無聲無息的燒著。與白日相比,難免多了幾分蕭瑟淒涼的意味。

雖然隻是一天,但是榷場卻也已經落入了尾聲。

不過,隻需仔細一想,其實也能夠明白,得到消息的部落無不是提前一天就來到了這裏。一月一次的榷場大市,可沒有人會錯過。榷場開市隻有三天的時間,然而在實際上,卻是遠遠不到三天。

乞活軍售出的貨品,往往在當天就會售罄,根本就不會留到第二天。三天的榷場大市,真正是購買乞活軍貨物的時間,其實也就隻有第一天。剩餘的兩天,就是各個部落之間的互通有無了!

漢地的物品在這裏永遠都是供不應求的,如果不是李信規定了每一個部落限購的數量,恐怕還等不得別的部落見到茶磚,鹽巴是什麼樣子,就已經被幾個部落盡數包圓了!稍微慢上一點的部落,根本是連影子都見不到。

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大部落們往往會在建昌租下一個駐地。待到開市的時候,先將大宗的貨物買下來,然後將貨物運回駐地,再聯係部落裏的人拉走。如此一來,就是方便的多了!

對於如此的事情,李信自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既然願意在建昌城裏建下貨棧,那麼李信自然是喜聞樂見。不怕他們來,就怕他們不來,隻要他們來了!那不管他們願意還是不願意,他們都會開始不斷的漢化。

所以,不抵製,不提倡。這是李信的態度,也是整個乞活軍的態度。

敬畏來自於神秘!

隻有高遠不可碰觸之物,人類才會感覺到神秘。能形能隱,能大能小。偶爾從雲霧間窺見一鱗半爪,更可使他們越發的敬畏。所以,乞活軍從隴南諸部之間抽身而出,化身成了秩序的維護者。

說是維護秩序,其實也就是在胡部鬧事的時候,各打五十大板然後了事。唯一的區別就是,蓄意滋事的重罰,憤怒反抗的輕罰。

而且,建昌宣撫司最多就是在背後做一個操棋人,或是一個旁觀者,從來都不會明麵上插手,明麵上的管理是胡部與漢人共同組建的商會。

不過因著榷場新開不久,尚屬於百廢待興的時刻。而且,乞活軍還是一個上升期的勢力,整體都是朝氣蓬勃。是故,也沒有出現乞活軍內部的官吏勾連蕃部,剝削錢財,為禍一方的事情。

如今的建昌官吏皆是清楚,乞活軍尚且處於上升的態勢之中,隻要甘心下力,就一定會有升遷的機會。而在這個時候,他們又怎麼會去做哪些沒腦子的事情呢?

畢竟,他們可都是不傻。乞活軍雖然對外一向是和善至極,但是當時在一月間轉戰千裏,殺人盈野的凶神模樣,可都還曆曆在目呢?

而且,白牛部的人可還都在修路呢!

哪怕是神經再怎麼粗的人,看到這麼活生生的例子,也是不得不多上幾個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