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 潼關(二(1 / 3)

都監秦可玉甲胄在身,看著四周壯麗的山河景象,隻覺得胸中一陣惆悵滿懷。

“山河美景如斯,可可惜,國事多艱哪!”口中感歎一聲,秦可玉就感覺頭腦子一陣發脹。

前些日子大興燃起的烽火他也已經見到,這讓他甚是驚訝,乃至於到了目瞪口呆的地步。這裏可是慶豐路,這裏可是國朝腹地,究竟是哪裏來的凶狠亂軍竟然是殺到了這裏。

甚至,在剛開始的時候,他還抱著一絲可笑的希望,他還希望這隻是一次誤報,可是他的心中卻也是明白,抱假訊究竟是多麼嚴重的事情。那可是要丟腦袋的事情,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殷鑒在前,他們又如何不明白這烽火究竟是多麼嚴重的事情。

可是,即便是如此,他仍舊不願意去相信,這是一個真正的事實。畢竟,慶豐路除了當年太祖爺一戰而定潼關那一戰以外,關中就再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事了,可是如今,這戰火又起,誰願意去相信呀!

更何況,自古以外攻打關中的道路除了攻克潼關以外,就隻有順著雲外草原南下榆林,而後東向攻克長安,再打潼關。可是如今,潼關尚在大趙手中,西邊更無戰事興起。這敵軍究竟是從哪裏,才能來到關中。

思慮良久,秦可玉隻得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那一幫賊軍是飛過來的。可是,可能嗎?又不是那些個仙人羽士,能夠朝濟北海墓蒼梧,飛,開玩笑呢!

……

本來呢?這些也隻是火燒眉毛而已,算不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可是,自打東京城的詔令下來之後,秦可玉就不得不麵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大興真的陷落了。至於為什麼,從正是加急的詔令就可以看的出來,詔令上隻是讓自己緊守潼關,分毫沒有提及讓自己領兵西出,去解大興之圍。

其中究竟蘊含了什麼意義,像他這般在官場上混跡了多年的老鳥不會看不出來。那就是,政事堂的諸公已經認定,大興已經徹底陷落了,所以,才會就這樣輕輕的放下,否則的哈,下達的詔令就該是讓他率領大軍前去支援了。

不過,也有可能是出於兩種方麵的考量,先讓自己緊守潼關,然後在令永興軍路等幾路的都監率領大軍前往征討。而自己的潼關作為天下四鎮之一,重要異常,不到逼不得已的情況之下,絕對不會出動其中的大軍。

仔細想來,後麵的可能性其實還要更大上一些,畢竟,比起大興一座陪都的陷落,潼關的重要性在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其中的其實要更加的大一些。不過,也有可能是他們想要顧全所有,才會做出了這等的辦法。

……

想著這些事情,秦可玉宛若白璧的麵容就變得有些鬱悶。良久,秦可玉狠狠的甩了甩頭,將這些個思緒盡數拋諸腦海之外。畢竟,這些事情離他還是太遠。要知道,他隻是一個武將而已,對於大趙的文臣來說,武將隻需要會打仗就行了。除此之外,他們不需要什麼別的意誌。

而考慮這些個軍國大事,也要等他成為樞密副使。也就是說,隻要他一天還不是樞密副使,這等的軍國大事離他就遙不可及。不過,依他的履曆來看,樞密副使這個位子對於他而言多半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位子了。所以說,參與到這等大政之中的機會,從一開始的時候,就不曾存在過。

頗為惆悵的突出了一口氣,秦可玉看著遠方逐漸升起的太陽,在陽光之下,一切都開始從沉睡之中醒來。包括危險,也一樣是如此!邁步在城樓之上轉著,秦可玉視察著眼前所能夠看到一切。

城樓之下,也已經興建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寨堡,這將成為他們最大的防禦屏障。空守一座枯城,對於一個將領來說,乃是一件相當愚蠢的事情。畢竟,沒有什麼的士氣可以長久的旺盛不衰。

盡管秦可玉不認為突入到蜀地之中的亂軍有可能打到潼關,但是他還是堅持這麼做了。因為他是一個相當謹慎的人,而對於一個謹慎的人來說,固然很難取到極大地勝麵。但是同樣,在麵對強敵的時候,謹慎的人也很難吃到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