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謠傳鼙鼓動京畿(四)(1 / 2)

一幫子文武將臣帶著一臉發自內心的歡笑走入了節堂之中,畢竟,這一次的收獲實在是太大了,隻要李信願意的話立即就可以組織起一支新的重騎兵,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

留下了兩百幅重甲用作支撐一個旅的騎兵,其餘的重甲全部被李信送到了折靖的軍中。畢竟,他需要麵對的是李元謙,是黨項人,能夠提升勝率的手段還是趁早用出來比較好。不然的話,到了最後落敗的時候,再去哀哭切齒也是晚了!

東京,武英殿。

沉肅的大殿之中滿是壓抑,仿佛天上的悶雷已經彙聚一處,就等著爆發的那一刻。桓琦看著眼前的奏疏,英武的麵容上根本不見絲毫的驚慌。潼關丟了,或者應該說潼關果然丟了!

雖然坐在台子上的那位驚怒異常,但是他卻是已經早早的有了預料。他出身麟州韓氏,靠近西邊,家族之中也曾有到西域貨殖的子弟,所以,對於西域的事情,他倒是要比坐在台上的那位還要清楚。

早在台上的那位官家準備要對李信動手的時候,他就開始了對這一位為禍帝國西疆五年的匪首的了解。結果麼?自然是他被嚇了一跳。李信,端拱年間生人,出生之時家中廚房失火,紅光漫天。其後,七歲時以羅興為師,學習武藝韜略。而後其父為李肆裹挾,起兵造反,他在軍中領了一個指揮,素有勇名!

密諜司對於這些東西的記述絮絮叨叨的一大堆,也虧得他們能找到這些沒多大用處,但是卻繁瑣至極的東西。消去了心中對於密諜司的那一份諷刺,桓琦卻是鬆了一口氣。

畢竟,這些絮絮叨叨的記載倒也不是全無用處,比如那一句,出生之時廚房失火,紅光漫天。這個失火的事情真與不真他不太清楚,但是曆朝曆代的開國太祖可都是帶了一個紅光漫天的背景。

隻不過,因著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一眾的儒生對這些讖緯之學卻是不甚在意。至於其中,還有沒有什麼,民間禁止議論仙術,禁止參與星相研究,違者必究之類的調調,就不是桓琦能說的的清楚的了。為人臣子,終需要給天子留一兩分的體麵不是。

畢竟,如今大趙之中興的學問是理學、心學、氣學,早就已經不是當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候的儒學了。須知道,當初促使儒學獨尊的那位董仲舒董大聖人最喜歡的可不是子曰詩雲,之乎者也,而是不穿靴子登台求雨。且不論這個調調靈不靈,但若是如今的儒學家們到了漢武年間,見到了那個好像是裝神弄鬼的大個子,是萬萬不肯承認那就是他們敬仰多時的董聖人的。

就好像是如果孔老爺子到了如今會脫掉鞋子糊他們一臉血一樣,孔老爺子也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的那個經世致用的學問會變成如今這一門形而上的理論。所以啊,當孔董朱三人聚在一起的時候,絕對不會是和睦至極的相處。更大的可能性是,三人會打一個你死我活。畢竟,有一句話道出了其中的真諦。